本报讯 (记者闫 龑 通讯员刘 晨)10月18日~19日,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办的2014北京黑色素瘤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并宣布成立亚洲黑色素瘤联盟。该联盟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科主任郭军教授在会上介绍,亚洲黑色素瘤患者与欧美患者在遗传学背景与发病类型方面有很大不同,该联盟将为承担亚洲临床研究,制定亚洲黑色素瘤治疗个体化诊治规范作出贡献。
郭军介绍,恶性黑色素瘤是全球性疾病,尽管发病率低(约1.2/10万),但发病率增长速度快,近10年增长了5倍。其转移以后进展迅速的特点使患者预后极差。根据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的统计,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病人总数多,黑色素瘤每年新发病例约1.6万例。相对欧美国家,亚洲黑色素瘤最常见的类型为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我国肢端黑色素瘤和黏膜黑色素瘤分别占全部黑色素瘤的41.8%和22.6%,较皮肤黑色素瘤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其中黏膜黑色素瘤5年总生存率约为26.8%,而皮肤黑色素瘤的5年总生存率为53.9%。
近年来,黑色素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突飞猛进,尤其是2011年以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相继批准的晚期黑色素瘤治疗新药,使得黑色素瘤治疗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开展更多的有益探索。郭军提出,目前我国仍存在基础研究开展不足、临床诊疗欠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针对亚洲黑色素瘤患者的特点,成立亚洲黑色素瘤联盟,探索亚洲地区协作开展该疾病的研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