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所长 杜 祥 在肿瘤的诊治中,病理诊断、临床检验、影像诊断是现代医学诊断领域的“三驾马车”,其中,病理诊断被誉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那么,对于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来说,这个金标准意味着什么?如何用好这个金标准?为此,《寻医问药》版从本期开始,邀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的专家带您走进这个神秘的学科,结合具体病例为您详细解读病理诊断在肿瘤诊治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病理诊断背后的大学问。——编者 在肿瘤的诊治中,明确肿块的良恶性质关乎每位患者的命运,更是临床医师对于治疗方案选定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个决定权就掌握在病理医生的手中。病理诊断对每个患者尤其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在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和疗效预测评估中的权重越来越大。 在病理诊断中,除细胞诊断外组织病理诊断一般可分为术中病理诊断(简称冰冻切片病理)和活检及手术切除组织病理诊断。冰冻病理诊断在外科手术中颇为重要。当外科医生将术中切下的组织标本送检,身处手术室外的病理医生则要进行快速的技术处理,并在规定的30分钟内完成对送检标本良恶性的精确判断。手术医生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活检或切除组织病理诊断需要经过组织的处理,包括取材、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七道技术处理完成制片过程后,病理医师才能将最后制成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捕获组织细胞恶变与否的蛛丝马迹。 目前,一个肿块的良恶性判别,除了我们所熟知的CT、B超等影像诊断之外,临床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穿刺等方法,直接获取组织标本或细胞标本送检。病理医生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捕捉细胞及结构的“长相”,来判定其是“坏人”还是“好人”,但是仅凭形态学来明确诊断定性的方法已经很难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了。病理诊断作为重要的“前沿哨”,不仅需要对肿块良恶进行定性,更重要的是还要依靠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诊断平台,对肿瘤细胞的蛋白和核酸水平进行检测,以便更好地为临床实施个体化治疗服务。以常见的乳腺癌为例,病理诊断过程中在明确性质的同时,还要对其Her2蛋白表达及基因是否扩增的情况进行检测,通过此项病理检测如结果呈阳性,那就说明这批患者预后较差,但同时他们也是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的人群。我们认为,通过这种类似分子分型的病理检测(乳腺癌的ER、PR、Her2、Ki67)后,临床医生很快能筛选出不同治疗方式最大疗效的获益患者,避免发生肿瘤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的问题。同时,分子分型的结果也可以对现有化疗方案的实施进行阶段性评估,并预测其后续治疗的可能疗效状况。 病理诊断的发展速度随着临床精准医疗工作的不断深入“水涨船高”,金标准也从过去单一的形态学诊断逐渐走向集形态、免疫组化、分子病理诊断于一体的诊断模式。(倪洪珍 王懿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