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胡德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副院长、上海市崇明新华癌痛转化研究所所长丁罡团队3年前开发的“肿瘤患者App”,目前已有效管理600多名患者,实现了癌痛智能化随访。
据介绍,这款应用软件专注于肿瘤患者出院后的症状管理。患者在安装了“肿瘤患者App”的手机上,点击疼痛自测,可在屏幕显示的三维人体上选择自己的疼痛部位,进行国际通行的疼痛评分,相关信息会实时传送给医生。一旦疼痛评分超过警戒值,医生会在手机上获得提醒,进而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丁罡说,疼痛被国际医学界列为继呼吸、血压、心跳、脉搏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在肿瘤发病、诊断、治疗和复发转移过程中,75%的患者会发生疼痛。
目前,“肿瘤患者App”在院内可起到移动查房的作用;病人出院回家后,则可成为与医生沟通的渠道。经过2年发展,这款应用软件的3.0版本已扩展到疼痛之外的生活质量管理领域。肿瘤患者只要完成食欲、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理解与配合、自身对治疗的态度、治疗副作用等10道选择题,就完成了一份综合情况评分,数据会实时传送给医生。如有问题,医生会及时跟进。这意味着有小问题,患者不用再跑大医院;有大问题,则减少漏诊、误诊几率。
丁罡表示,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在5年、10年甚至20年的生存期内,他们迫切需要医生的跟踪随访。然而,肿瘤防治与随访长期处于空白地带,社区医生没能力做,三级医院医生没精力做。“肿瘤患者App”对癌痛智能化随访模式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