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淋巴水肿 癌症术后的梦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主任 沈文彬 沈文彬 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分会淋巴疾病专家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淋巴水肿学组(第一届)副组长。专业特长:淋巴水肿、乳糜回流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出诊时间以医院官网信息为准) 灵巧的双手、健康的下肢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有一种疾病——淋巴水肿,却严重影响患者肢体的功能。这种病乍听起来陌生,但是在癌症术后的患者中却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 手术和放疗常常是“元凶” 要介绍淋巴水肿,先说淋巴系统结构。淋巴系统主要由淋巴管和淋巴结组成,淋巴管是一条由人体末梢向颈部静脉回流的“路”,淋巴结则是这条通路上的“驿站”。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系统结构缺陷或继发性损害引起淋巴液回流障碍,导致肢体、躯干、颜面、外生殖器等皮肤和软组织内淋巴集聚、肿胀,进而继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最终可以发展为象皮肿的一系列不可逆的病理生理改变。简单说,就是一些因素导致淋巴液不能回流,从而潴留在组织中出现肿胀,继而脂肪化、纤维化。 淋巴水肿可分为原发性淋巴水肿和继发性淋巴水肿。原发性淋巴水肿主要由淋巴管系结构缺陷导致。能找到明确病因的即为继发性,继发性损害的原因多见于肿瘤根治性手术和放射治疗后。其他病因还包括患肢反复丹毒、淋巴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炎症、淋巴结增殖性病变、淋巴瘤、淋巴结活检手术、副乳切除手术等。 淋巴水肿常常被归于罕见病行列。准确地说,淋巴管疾病中包括原发性淋巴水肿在内的许多类型确实比较罕见,但继发性淋巴水肿不是。在中国,淋巴水肿患者人数约有千万。女性乳腺癌术后生存者中10%~60%会发生继发性淋巴水肿,妇科癌症术后生存者中28%~47%的人可发生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手术和放射治疗是继发性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原因。减小外科手术的创伤范围,减低放射强度,有可能降低肿瘤手术后的发病率,手术后积极的压力治疗,可以延缓淋巴水肿发展的速度。 淋巴水肿易导致反复感染 淋巴水肿以上、下肢最多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的持续性肿胀。早期按压皮肤后出现凹陷,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病情逐渐进展,可出现皮肤粗糙、变硬、弹力下降,肿胀压之无明显凹陷。目前,尚没有一种可治疗淋巴水肿的特效药物,利尿药能使患肢肿胀有所减退,但不表示疗效是有益的或可持续的。采用绷带、弹力套持续压力治疗,以及吸纳祖国传统医学精华的烘绑疗法等保守治疗并不能改变淋巴水肿已有的两个结果:一是淋巴水肿不仅仅是淋巴液瘀滞,而且是严重的组织增生;二是淋巴水肿的病生理改变的根本原因是淋巴回流受阻。 淋巴水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反复感染,也就是细菌进入了淋巴管。典型的淋巴管炎俗称丹毒,表现为红、肿、热、痛、起红线、淋巴结肿大疼痛,严重的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破溃渗液,有的患者每年发生数十次丹毒,最严重的会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也会出现不典型的感染,如起许多红点或片状红斑,肿胀不适感明显但疼痛不明显,数天后红点、红班消退,但肿胀又发展了。淋巴水肿好比堰塞湖,淋巴水肿的感染就好比上游的废弃物、排泄物进入堰塞湖,结果可想而知,因此需要积极治疗。最好的办法是感染初期积极有效地使用抗生素,如二代头孢、哌拉西林族的抗生素等。典型的感染建议通过静脉途径给药,持续10天~14天,目标彻底消灭淋巴管内的细菌。 手术可重建淋巴回路 淋巴水肿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一百年前,Charles手术(淋巴水肿病变组织切除)开创了外科手术治疗重症淋巴水肿的先河;40年前,O’Brien采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淋巴水肿,成为淋巴水肿治疗的又一里程碑。我科开展淋巴管疾病专业研究已近30年,近6年来,吸收以往手术经验,采取分期手术治疗继发性淋巴水肿。一期手术采用淋巴水肿脂肪抽吸减容术,数月后,实施二期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以重建淋巴回路。通俗地讲,就是先消除组织增生让患肢变细,再建淋巴回路。 淋巴水肿手术治疗也有禁忌证,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肺、肝、肾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抗凝药物治疗中,高龄等患者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手术时机没有一定的限制,当您已经不能忍受肢体给你带来的痛苦时,或者当您的手腕或者脚踝开始出现肿胀时,即可以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