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导弹”能更准打击脑胶质瘤 本报讯 (记者付东红)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德敏教授团队,建立了基于基因密码子扩展的蛋白质标记新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实现腺相关病毒(AAV)活病毒的非天然氨基酸定点标记及靶向修饰,解决了活病毒难以任意定点标记的世界性难题。已有的实验数据表明,蛋白质的非天然氨基酸定点标记技术在AAV定点修饰方向的拓展应用,极有希望催生新一代的靶向基因治疗药物。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学科代表性杂志《生物材料》上,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张传领博士是第一作者。 周德敏介绍,脑胶质瘤是中枢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现已明确化疗能延长一些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但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广受关注。 张传领介绍,AAV具有感染范围广、病原性低和携带的治疗基因表达期长等优势,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基因转移载体之一。然而,在临床基因治疗过程中,AAV感染范围广的特点,导致其可以感染靶细胞以外的细胞,既带来安全隐患,也会带来副作用。提高腺相关病毒的靶向性以及感染活性,是基因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周德敏团队建立了基于基因密码子扩展的蛋白质标记新方法,通过改变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终止密码子的功能,成功将自然界中不存在,但能人工合成的具有特殊性质的非天然氨基酸定点置入蛋白质中,进而实现在蛋白质任意位点温和、高效、快速、定量和特异引入各种修饰分子。 张传领课题组选择脑胶质瘤为腺相关病毒靶向基因治疗的研究对象,建立了病毒载体定点修饰进而引入靶头分子的方法,实现了将多个非天然氨基酸定点插入到AAV的任意特定位点,发现了腺相关病毒载体的结构修饰与靶向感染能力的构效关系,为病毒进一步修饰提供“把手”。通过在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数个位点引入环形RGD(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分子,引导病毒靶向整合素高表达的脑胶质瘤细胞,在细胞水平靶向杀伤脑胶质瘤细胞的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