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或可期待“明日之星” ■迪拜女孩在中国获救 7月2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血液内科病房,21岁的女孩麦吉(化名)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国。麦吉来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不幸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刚刚在同济医院接受了CAR-T细胞免疫疗法第二阶段的治疗。通过骨髓穿刺检查,麦吉体内已经没有白血病细胞,恢复良好。 2014年10月,麦吉突发高烧,持续不退,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5年2月,麦吉接受了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半年后复诊,却被告知移植失败。此后,麦吉身体每况愈下。一天,麦吉的爸爸在网上搜到了同济医院可以治疗白血病的信息,于是写了一封邮件给同济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周剑峰教授。 今年2月26日,麦吉一家抵达湖北省武汉市。周剑峰治疗团队通过全面检查,发现麦吉体内90%的T细胞来源于其弟弟的造血干细胞,而T细胞抽出是CAR-T治疗的重要步骤。体外培养T细胞使其增殖成为专门攻击癌细胞的CAR-T细胞,就如同给T细胞装上了“GPS导航”和“作战装备”,再回输患者体内,能够精准定位,直接杀死肿瘤。考虑到麦吉身体状况,周剑峰果断决定采用麦吉弟弟的T细胞。 3月27日,麦吉进行了第一次CAR-T细胞回输治疗。治疗后的第3天,麦吉突然高烧39.5摄氏度,医生既担心又兴奋的情况——“细胞因子风暴”发生了。因为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释放大量炎性细胞因子,患者出现的高热让医生担心,但同时这又说明CAR-T细胞疗法在麦吉体内起效了。奇迹在第4天出现了,在医护人员24小时密切监视治疗下,麦吉退烧了。第一阶段治疗后,麦吉的病情明显好转。 6月20日,麦吉再次来到武汉市,开始第二阶段的治疗。“这次的治疗十分顺利。”周剑峰说,“我们对她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临床试验研究不断进展 今年4月,美国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传出消息,该中心开展的CAR-T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I/II期试验取得骄人成绩。29名晚期ALL患者中,27名病情完全缓解,该研究论文已正式发表。 “CAR-T技术是将抗体的识别特性与T细胞的杀伤特性相结合,也就是将T细胞改造为带有导航功能的,输入体内后主动去找到肿瘤细胞并杀伤肿瘤细胞的高级武器。”天津市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主任任秀宝介绍,这种T细胞的靶向性、杀伤活性和持久性均较常规应用的免疫细胞更高。然而其制备过程也比较复杂,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CAR结构自1989年起不断改进,现已发展到第四代。 目前,CAR-T细胞治疗技术临床试验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和美国。任秀宝介绍,国内已经开展了多项CAR-T细胞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临床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CAR-T治疗也难以避免地带来一些不良反应,比如治疗后出现的“脱靶效应”,即若正常组织上也表达CAR-T特异性结合的抗原,那么就会给正常组织带来损伤。另外,CAR-T细胞还存在临床制备难以统一标准化、制备成本高、体内存在时间短、难以维持效果等问题。因此,包括引入自杀基因,构建双特异性CAR等来克服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正在进行。 ■治疗实体瘤前路仍漫长 前不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让人们看到了CAR-T技术在治疗实体瘤方面的新希望。他们找到了在多种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糖肽,构建了能够识别这种糖肽的CAR-T细胞,并且在胰腺癌小鼠中证实了这些T细胞的有效性。 然而采访中,业内专家指出,CAR-T技术用于实体瘤治疗,要真正实现临床应用,前路还很漫长。 上海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指出,这一最新的细胞及动物水平的研究结果,只是提示CAR-T细胞治疗对实体瘤治疗的可能性,距离临床应用还遥遥无期,并存在失败的极大可能性。如早期的美国专家罗森·伯格在细胞及动物水平应用IL-2 LAK TIL细胞治疗恶性实体瘤的疗效近乎100%;但在人体应用的临床验证中,被证实无法达到临床治疗效果。与血液系统疾病最大的不同是,实体瘤存在包含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等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因此限制了CAR-T的效果。另外,实体肿瘤细胞高表达免疫检查点分子(刹车分子)的配体,也抑制了T细胞的功能。 专家指出,开展联合免疫治疗,如CAR-T细胞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放化疗等手段,将是未来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