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医德建设长期停留在倡议式、号召式的道德表层相比,医德考评制度的出台,明显属真刀真枪的“灵魂深处闹革命”。想必没有一个医生再对医德好坏“我无所谓”。因为考评结果一旦公示,不仅影响个人的社会名声、公众形象,更会对自己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绩效工资产生影响。 笔者还注意到,这个考评分为自我评价、科室评价、单位评价等,每年进行一次。这就让人不免担心,如果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如果采取“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方式,看似严肃认真的考评,会不会沦为形式主义、走过场呢?另外,医德好与坏到底谁才最有发言权?医院和医生既当运动员又自当裁判员——可信性值得怀疑。那么,“考官”理所当然应该是患者。可医德考评不知为何偏偏把“这出戏的主角”遗忘了,患者一律成了局外人。 “救死扶伤,尊重患者权利,廉洁行医,不得歧视患者”等医德考评内容,无一不与患者紧密相连,民意这张试纸一测便一目了然。医德考评,没理由不给百姓一个说话的机会,毕竟任何关乎民生的公共事情,老百姓都有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更有发言权。公众参与医德医风建设,更是打造阳光政府、诚信政府的必修课。如果医德考评想动真格的,患者这个主考官就不能缺席。 江苏陈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