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切除胃肠息肉防癌变

2018-12-13 10:46:49浏览:50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随着年龄的增大,胃肠道(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息肉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胃肠道息肉可无任何症状,也可因部位的不同出

  随着年龄的增大,胃肠道(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息肉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胃肠道息肉可无任何症状,也可因部位的不同出现吞咽不利、腹胀、腹痛、便秘、腹泻、呕吐、便血等,部分息肉可以癌变,所以积极治疗胃肠道息肉对于消化道癌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根除息肉不痛苦

  科学技术发展至今,准确检查息肉的方法首推胃(肠)镜。建议40岁以上的朋友不论有无症状,都要主动去做一次胃(肠)镜检查。此项检查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操作熟练的医生,不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不论何部位、何种类型的息肉,无论息肉的大小,都要设法根除,以绝后患,这是世界各国医生的共识。虽然并非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但已有充分的资料证明,根除息肉乃是有效的防癌方法之一。息肉的根除方法很多,如内镜下高频电凝或电切、激光、微波、射频,也可行手术治疗,大都十分安全,不必顾虑。至于选择何种方法,应征求消化道专家意见,因人而异。

  病理检查不能少

  切除息肉的患者应主动向医生提出做病理检查。首次镜检时发现息肉应送活检,根治术后如能留取全息肉标本更应送检,不可嫌麻烦、图省事。因为只有显微镜下的病理诊断,才能最终“拍板”确定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另外,恶性病变往往藏在息肉深处,容易漏诊,所以病理检查非常重要。

  有些种类的息肉常伴有胃肠道外的异常,如神经系统肿瘤、皮肤及软组织肿瘤,乳腺、肺、卵巢肿瘤,牙齿发育异常,嘴唇或皮肤紫纹或色素沉着等。

  某些胃肠道息肉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家族性胃肠道息肉病、黑斑——胃肠道息肉综合征等。若亲人中(如父母、子女、叔伯、兄弟姊妹等)患有遗传性倾向的息肉时,自己应主动去医院检查,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定期复查不可省

  复发是息肉的特性,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去除息肉,皆有复发的可能,不论良恶性均如此。病理诊断属良性者,应半年复查一次胃(肠)镜,如无问题,2~5年再复查一次;恶性者,应于根治后3个月、6个月、1年各复查一次,如无复发,5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复发者应及时处理。介于良恶之间者,按恶性对待。这些复查时间安排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应严格遵循,医者患者皆可受益。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抑制胃癌复发转移有“克星”

上一篇:

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保持关节外科领域的国内先进水平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