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胃癌术后会否复发转移与患者体内微环境中的“痰”密切相关。该因子“助纣为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转移起重要作用。由中医科主任魏品康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经过10余年潜心攻关,成功发现胃癌复发转移的发病机理,研究确立了采用中医理论“消痰散结”方法使肿瘤从病因病机方面得以转复,并总结出系列治疗方案,开发研制了系列中医制剂,从而有效地抑制了胃癌复发转移。日前该成果“胃癌痰证组学理论与临床研究”荣获2006年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一等奖。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项创新性研究成果为阻滞胃癌转移复发与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实验和临床依据,充分体现出中医药治疗的“板块效应”,同时也表明我国胃癌防治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中医科主任魏品康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经过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病机制与中医理论的“痰”具有密切联系,(这里的“痰”并非指呼吸道分泌的痰液,而是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的概念之一,“痰”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它在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中扮演关键角色。课题组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应用现代免疫组化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基因蛋白芯片等技术,从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角度求证肿瘤残存物质——“痰”对肿瘤复发与规律的关系,将胃癌这一“痰结”,分为“痰核”、“痰络”、“痰浊”三部分结构。当肿瘤细胞异常增殖时,就会结而成块,形成“痰核”;肿瘤血管提供生长转移必须的营养物质和桥梁,称为“痰络”;“痰浊”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是胃癌复发转移的的物质基础。临床上手术根治去除局部肿块,但痰浊污染不铲除,肿瘤细胞还会起来“造反”。
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根据中医痰证理论,科研组确立了以“消痰散结法”作为胃癌治疗的核心法则,作用于基础实验中,发现该方法可抑制“痰核”增殖,阻击痰络产生,更可以清化“痰浊”的污染,从而消除复发因素,降低胃癌复发率。据此他们总结建立了一系列胃癌治疗方案,如中西药联合总攻方案、中医五年全程治疗方案等;同时针对晚期患者又确立“散结八法”、“主症八法”、“扶正八法”等系列治疗方案。并相继研制开发了对肿瘤有阻断作用的“金龙蛇口服液”、增强免疫能力的“仙人菇口服液”、缓解患者忧郁作用的“白龙解郁颗粒”以及外用镇痛中药制剂“消痰通络止痛凝胶”等系列中药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观察87例中期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达78%,104例晚期患者症状改善率达到82.9%,有效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期。其中一名胃癌姑息手术长了生存期。其中一名胃癌姑息手术患者坚持服用中药后至今已生存27年。
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