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 飞)如果你买了塑料杯、碗、盘等仿瓷(密胺)餐具,建议你在自己家里做个简单的安全检测:在沸水中煮30分钟,再捞出来放置1个小时,如此重复3次。如果这个过程中餐具出现发白、发涩、起泡、开裂以及有刺激性气味等现象,就说明餐具质量有问题,可能含有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
“这种试验对消费者是简单和必要的。”环保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介绍说,在去年12月“北京仿瓷餐具四成不合格”被曝光后3个月,今年“3·15”前该协会联合有关媒体再次组织的调查检测显示,北京大型超市和批发市场销售的仿瓷餐具仍然有近三成不合格,包括在大型超市销售的贴有QS质量安全标志、声称“无毒、无味、耐高温”的产品。
“质量好的产品煮4次也没有任何问题。”董金狮说,水煮检测方法与国家《密胺餐具》标准中的耐湿热性试验方法相同。据介绍,目前我国有仿瓷餐具生产企业1000多家,但截至今年2月26日,获得QS生产许可的企业只有28家。一些企业用成本较低的脲醛树脂原料代替成本高的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密胺)树脂,生产的仿瓷餐具在高温下释放甲醛,对餐具的使用者尤其是儿童危害较大。
董金狮提醒消费者,此次调查还发现一些大型超市内销售的仿瓷餐具,已经被加贴了“置物盘”标识,意思是只可以放水果、带皮的花生等不直接入口的东西,选购使用时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