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滕 跃
“如今,病人对手术的要求已经不同以往。除了安全性与治愈率,他们还希望生活质量能不受影响。这不仅是患者的希冀,也应当成为医生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吴昊在一次手术之后,得到了这样的体会。
花甲之年遭遇喉癌
老顾是江苏南通平潮镇人,今年59岁。辛辛苦苦操劳了一辈子,总算盼到子女长大成人,可以过几天舒心的日子了。没想到4个月前,老伴发现他多了一个毛病:一睡觉就开始打鼾,而且鼾声如雷,吵得一家人都无法入睡。“睡觉打鼾很正常呀,我们哪会想到这是身体上出了大问题。”老伴现在想起来,仍后悔不迭,“要是我多留个心眼,让他早点上医院瞧瞧就好了。”
之后,老顾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再可口的饭菜他都觉得难以下咽,后来甚至连说话都觉得费劲。老伴开始着急了:“一两个月时间,老头的体重少了20公斤。年纪一大把了,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和子女一合计,我们都觉得再这样下去不行,这才来到医院。”
在几家医院就诊后,一个残酷的事实使全家人惊呆了:老顾已经到了喉癌晚期,且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自责、悲痛、惶恐一下子袭击了亲人们毫无准备的心。冷静下来后,他们决定再到其他医院试试,说不定还有一线希望呢。去年12月,他们经人介绍来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如此巨大的肿瘤罕见
为老顾接诊的是耳鼻喉科的主任医师钮冠祎。仔细询问病史之后,他立即安排病人接受CT检查。拿着刚刚出来的检查结果,钮冠祎有点不敢置信:整个下咽腔几乎全被一个体积巨大的肿瘤占据了,能不影响病人的发音功能吗?他拿着CT片找到了从医40多年的耳鼻喉科老主任周维镕,周维镕连声说道:“如此巨大的下咽腔肿瘤实属罕见!”
由于肿瘤所处位置非常特殊,常规的手术治疗必须连同咽喉一起切除,才能保住患者的生命。然而,这样也意味着患者必然丧失语言功能。对老顾来说,这无疑是刚治好一种病,又被另一种病缠上了,接下来的日子还谈什么生活质量!
获知这个消息,老顾眉头紧锁。现在他还能含含糊糊说上几句话,就已经让家人摸不着头脑,有时连喝口水都得跟人示意半天,“如果完全不能说话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老顾不想成为家人的累赘,这一点,老伴心里最清楚。她求医生再想想其他办法,千万别让老顾再遭罪了。
墨香聊表感激之情
耳鼻喉科立即组织全科的医生对老顾进行了会诊。吴昊博士在多次阅读CT片之后,又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进一步对肿瘤的特征作了更为细致的了解,最后精确地判断出肿瘤的原发位置是在梨状窝的侧壁和部分的咽后腔。“可以考虑做保留喉功能的肿瘤切除手术!”吴昊说。这句话让全体医护人员和病人都十分振奋,老顾有了新的希望。
经过缜密研究,吴昊为老顾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要求亲自主刀手术。由于手术须保住患者喉体的完整,其难度可想而知。3个小时过去,手术成功了,吴昊从病人咽腔取出了一个8.5厘米×5.5厘米大小的肿瘤。如此大的咽腔肿瘤已经很棘手了,而瘤体又与喉体粘连,医生在手术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影响咽喉的功能。胆大心细的吴昊采取了颈侧大L型切口,甲状软骨板侧后方径路,进入咽腔之后,在安全界限下切除了肿瘤,并对咽腔进行了成功的吻合。
术后老顾恢复良好,一周以后便出院了。当他再次来医院复查时,脸上洋溢的微笑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全靠医生救了我一命,全靠医生保住了我的喉。”老顾悄悄告诉护士,他正酝酿写一封感谢信,要使用毛笔书法。他要将所有的感激之情融在墨香之中,印在纸张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