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李华虹 乔蕤琳 记者聂松义)由哈尔滨医科大学二院承办的我国心脏病学专项研究高峰论坛——第13届中国心律学论坛日前举办。“关注猝死,积极倡导在公共场所增设猝死急救器,大力推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应用”,是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
据大会秘书长、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于波介绍,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80万心脏猝死病人,其中90%发生在医院外,救活几率近乎零。他认为,防止猝死的发生,一是应该加大高危患者的筛选,进行积极的预防治疗;二是要致力于提高公共场所的急救能力,大力开展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普及,增加公共场所除颤设施的设置和应用。此外,对于猝死高危患者和已经过AED抢救的患者,经专业医生评估后,还应及时进行体内除颤起搏器(ICD)的植入,避免再次猝死的发生。
紧急医疗救助培训是北京奥运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本次论坛特别举行了AED项目启动仪式。国内首家AED培训中心正式落户哈医大二院。该中心将对社区医生、“120”急救人员、心脏病猝死高危患者家属、医疗服务志愿者进行AED专项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