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临检科主任 丛玉隆
一个完整的临床标本检验过程可以分为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国外学者曾经对比了近10年间急诊检验误差的来源,发现10年前急诊检验的误差有68.2%来自于检验前,13.3%来自于检验中,18.5%来自于检验后;而10年后来源于检验前的误差依然有61.9%,10年间并没有多少改观,大多数误差仍出在检验前环节。另一项研究也显示,检验后产生的误差占总误差的18.5%~47%,检验中产生的误差占总误差比例不到15%,而检验前产生的误差高达46%~68.2%。
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检验医学应包括受理申请,患者准备,患者识别,样品采集、运送、保存,临床样品的处理和检验及结果的确认、解释报告及提出建议。此外,还应考虑医学实验室工作安全性和伦理学的问题。比如在检验前,就包括医生开出的化验单申请是否合理,采集病人标本时影响因素(如药物、食物、精神状态等)是否得到良好控制,标本采集、保存、运送等环节是否能确保不受污染等。在标本采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就不少,如采血的部位、采血时的体位、止血带的影响、输液的影响、抗凝剂种类和量的影响等。研究证明,压迫带压迫时间超过40秒,则总蛋白增加4%、AST增加16%;而一旦超过3分钟,局部血液浓缩会导致血清铁、血清钙、ACP、ASP、血钾升高,乳酸升高,pH值减低。另外,采血姿势(卧位、坐位、立位等)和止血带对结果也影响不小,正常人立位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2%左右,会引起一系列检验数值的变化。另外,止血时间过长会引起凝血系统变化,反复攥拳会使血钾升高。
这些检验前的细节如果不能得到临床医师和检验医师的足够重视,也许就会酿成“大”错误。同样的,完成化验室的工作,检验后也仍有许多事情需要检验医师跨出实验室去做。比如,出报告后应首先确认与临床诊断及病情进展规律是否吻合,对于异常的结果要向临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解释性信息,并根据情况建议增加必要的鉴别诊断检验项目,同时还要理顺接受客户(临床医生和患者)抱怨的流程以便及时纠正过失等。因此,检验医学从业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能与临床医师对上话。与此同时,检验医学的理念也已进展为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目的,以更好为客户服务为宗旨,不再局限于仅围着血、尿、便等临床标本打转,而是要走出去,与临床医生加强学术交流、共同查房、双向传递知识,最终确保能为临床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