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婴幼儿食物过敏形式多样,应注意辨别及预防
近年来,因为食物过敏到福州总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数量不少。宝宝们的症状多种多样,有的出现荨麻疹、湿疹以及嘴唇、舌、面部、上颚等水肿;有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肠胀气、肠绞痛;也有的流涕、喷嚏、鼻塞、咳嗽、喘息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后发现均是对某些食物过敏引起的。
食物过敏反应是指人体摄入食物后,机体对其发生了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
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一般来说,有过敏性体质的人肠黏膜保护屏障发育不全,肠壁通透性较高,容易将一些异体的蛋白质或其它类型的可能导致过敏的抗原物质直接吸收进入体内。
福州总医院儿科任榕娜主任医师介绍,食物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成人高,尤其婴儿期是食物过敏的易感年龄,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消化道黏膜保护屏障发育不全、免疫系统发育部成熟,不会对食物中的成分有选择地吸收,所以在婴幼儿期容易出现食物过敏,常发生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1岁内最多,4-6个月为高发年龄段,多累及皮肤、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诱发婴幼儿过敏的食物主要为鸡蛋、牛奶、花生、黄豆、坚果、贝类等,而牛奶是婴儿期最主要的过敏原之一。
任主任介绍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预防:
1、 避免疗法。婴幼儿阶段应按照生长规律添加辅食如蛋黄、米糊要在4个月后才能添加(见附表),出现食物过敏反应时,应将该食物从饮食中完全排除。
2、 对食品进行再加工。比如牛奶反复煮2-3次,可以有效去除、破坏或减少其中过敏原的含量;食物要煮熟后再给婴幼儿食用。
3、替代疗法。用其他不含过敏原的食物代替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比如对牛奶过敏可以用豆浆代替。
由于食物过敏的自然病程,大部分患儿几年后会产生耐受性,食物过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家长应让孩子在儿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避食治疗,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
陈媛媛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