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新华网独家连线西南医院专家,为雪灾群众支招献策

2018-12-13 11:05:43浏览:25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编者按:近期,中国南方发生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冰雪灾害,部分地区停水停电,部分旅客返乡受阻,全军官兵奋战救灾一线。恶劣
    编者按:近期,中国南方发生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冰雪灾害,部分地区停水停电,部分旅客返乡受阻,全军官兵奋战救灾一线。恶劣的条件下,广大群众和官兵如何防寒防冻,围绕这个问题,本网编辑连线西南医院皮肤科、呼吸科、心内科三位医生,为大家支招献策。  

  不可掉以轻心

    西南医院皮肤科主任 郝飞:这次我国南部遭遇大面积寒冷气候,其严重程度是许多人所预想不到的。 无论是灾区群众、途中旅客和抗灾一线的官兵,都要加强防冻意识,不能掉以轻心。 

    在许多南方人的印象中,冻伤就是生几个冻疮,慢慢就会痊愈。实际情况并如此,其实冻疮和冻伤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寒冷季节条件下特定人群出现的淤血性红斑,而后者是因寒冷侵袭引起的损伤。冻伤会对肌体造成严重破坏,和烧伤类似,在目前这种恶劣条件下,容易出现的是冻伤,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西南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舒茂琴:冻伤的机理,是局部组织结冰。从心内科的角度,血管循环不好,就容易肌体组织缺血或者坏死。所以在温度、湿度、风速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大家要加倍小心。 

    西南医院呼吸科副主任 熊玮:寒冷条件下,呼吸道收缩,细菌比较容易入侵,从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所以应做好防护措施。 

  如何预防 

    西南医院皮肤科主任 郝飞:1、勤换袜子,特别是脚汗多的人。2、增加自己活动,适当走动,用手不断搓搓手和脚。3、饮食中增加一些高热量成分,如牛奶、鸡蛋等改善微循环。4、休息时要注意保暖,这一点对于广大救灾官兵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人们在冷剧烈活动时不容易冻伤,多数冻伤产生于疲劳后的休息之时,所以休息时一定要御寒。另外还要纠正一个误区,即认为喝酒可以御寒。实际上,喝酒可以促进微循环,但只能少喝,喝多了以后其实会加快人体热量扩散,进一步造成冻伤。 

    西南医院呼吸科副主任 熊玮:1、适当运动:湿冷条件下,大家应避免长期静止不动,要适当活动,如搓脸、搓耳、搓手、跺脚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供血条件。2、注意饮食:适当喝一点水,有条件的话多吃蔬菜水果或者。3、保持通风和:空气长时间不流动容易导致细菌感染。4、保证个人卫生,洗洗手。 

    西南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舒茂琴: 1、防寒:鞋袜、衣物大小松紧适宜并保持干燥,皮肤暴露部分要保护,如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套等;另外,皮肤涂敷少许油脂,也有减少散热的作用。 2、防湿:要注意保持生活环境干燥,服装、鞋、袜的干爽,潮湿后应及时更换。脚汗多者,可用温热水洗脚,擦干后,再用硼酸粉或滑石粉擦脚掌、趾间,以保持干燥。3、尽量不要过于疲劳。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虾壳蟹壳变身“人造神经”

上一篇:

这位患者术后为何没抗凝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