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陶然 实习生 方园
晚报讯 虾壳蟹壳这些被丢弃的东西,在科学家眼中成了一种“富矿”。在日前举行的东方科技论坛上,记者获悉,二军大附属长征医院与东华大学专家合作,于今年启动了纳米几丁糖神经导管研发项目。该项目获得上海纳米科技专项基金资助,旨在以虾、蟹的外壳为原料,将其转化为“人造神经”,用于修复人的神经缺损。
据介绍,虾、蟹外壳中有大量的甲壳素,从中能提取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几丁糖,这是新型的医用生物材料,无毒、无刺激性、无免疫抗原性,能促进上皮细胞生长。
目前,二军大专家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已实现医用几丁糖的产业化,获得了2008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长征医院侯春林教授告诉记者,今年要研发以几丁糖为支架材料的纳米神经导管,这种“人造神经”在治疗神经损伤中扮演着辅助再生的角色。以天然几丁糖为材料制造的纳米神经导管不仅安全,而且抗弯抗压,能更好地被降解吸收。
论坛上,二军大吴孟超院士呼吁,虾壳蟹壳其实是宝,要把它们转化成医用生物材料,为老百姓的健康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