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莱西市李权庄卫生室 王安福
“大夫,快!给孩子打个吊针!”嵇重生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孩子哪儿不舒服?”我看了看孩子,除了脸色有些红晕,没有其他异常:体温37.6℃,腹软,心肺听诊正常。“为什么非得打吊针?”我疑惑地问。
“您不知道……大前天孩子过生日,亲戚朋友你喂一口我喂一口,把他撑得上吐下泻。打了一天吊针后,孩子不吐不泻了,就是发热。您干脆给他打几支头孢,再加点阿奇霉素,说不定就好了。” 嵇重生忙不迭地说。
“病人没有指征,我哪能随便给输液?”
“什么指征?大夫,这小子离了吊针不行。上次我们在医院,就是用了这些药才好起来的。”
“那先观察一下再说。”“观察什么?能打就打,不能打就算了。”嵇重生火了,抱起孩子要走。我只好笑着说:“要不,你们先到上级医院检查一下?”“说对了!我就是要去人民医院。”他带着孩子怒气冲冲地走了。
一周后,嵇重生带着“小皇帝”又来了,仍是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可能孩子刚出院吧。他提着一大包日用品,孩子则由奶奶抱着。“大夫,您给看看!都好几天了,孩子还是发烧。在医院钱没少花,病却不见好。”
我仔细看了看孩子,又仔细看了看检查单,然后说:“各项检查都未见异常,只是发热……孩子是不是吓着了?”我本想用功能性发热或神经性发热来解释,但考虑到嵇重生火爆的脾性,就用了个通俗的说法。孩子的奶奶猛然醒悟:“对!孩子过生日那天,有个亲戚领来一条狼狗,当时就把孩子吓哭了。我也没在意!”
我试着询问:“我给孩子做个推拿,怎么样?”“什么?推拿!药都不管用了,推拿还能管用?听我的,就用头孢、阿奇霉素!”在嵇重生眼里,除了头孢、阿奇霉素,其他都是扯淡。那架势好像大夫不听他的话,就是跟他过不去,就是拿他的孩子不当孩子!
孩子的奶奶一听说推拿,忽地站了起来,用手拢了拢头发,有些激动地说:“大夫,您不认识我了?”我仔细端详着,还是想不起何时何地见过这位老人家。她一把拉过嵇重生,说:“看!这就是当年那个扔了又捡起来的孩子!”“哦,是他!”我也有些激动了……
那年,一个和眼前的孩子一般大的小家伙重度脱水、奄奄一息。医院救治无方,只好放弃治疗。回家路上,孩子的父亲看着悄无声息的孩子,想着治病欠下的重债,气急之下将孩子扔在了小树林里。然而,刚走没几步,妻子突然挣脱了丈夫的手,踉踉跄跄地跑回小树林,抱起孩子失声痛哭。此时,我正好路过。出于职业的习惯,我走了过去,发现孩子尚有微弱的脉搏。我赶紧催促夫妻俩回家,取些生姜,实施推拿。两个小时后,孩子有了些动静,“呀呀”叫了两声。我赶紧用纱布醮着白糖水放到孩子的嘴唇上,他开始吮吸了!4个小时后,我又为孩子推拿了一次。孩子总算哭出了声,一条小命就这样捡了回来。
多少年过去了,事情的经过仍历历在目。说起往事,孩子的奶奶非让我给孩子推拿不可,而嵇重生还是半信半疑。我说:“不妨试试,反正推拿也没有不良反应。”3天后,嵇重生喜形于色地告诉我:“真神了。自从推拿后,我们什么药也没用,没想到孩子竟然好了!”
“古人留下救儿诀,学习推拿须详阅。”这好像是以前的事儿了。现在,还有几人记得我们的传统?
(由“手牵手博客站”、健康报、健康报网联合举办的“我最难忘的病人”有奖征文正在进行中,详情请见2007年11月16日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