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潜
现在我们大家都在说以人为本,那么,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变看病种为看病人。
朱中韩讲台湾的医学生把解剖的尸体叫“大体老师”,不用福尔马林浸泡,而用洁白的布包裹。学生进入解剖室的时候,会看到捐献者的遗像和赠言。上课前要向“大体老师”默哀,课后每个学生要向“大体老师”写思想汇报。汇报中要写对人性和人生的感悟,然后穿校服集体送“大体老师”火化。美国人刘易斯在自传中说,作为医护人员,没有患过重病应感到遗憾。遗憾什么?遗憾自己无法体会到患者的痛苦,无法切实体会到生离死别的恐惧和悲伤。医护人员有过重病的体会后,会对患者十倍百倍的好。有个外科医生号称“一把刀”,做手术以干净利落著称。他自己得了肺癌,术后,他在病床上说:“我事先想到疼了,但是没有想到这么疼。”
其次,手术时既要讲干净利落,也要讲生活质量,可切可不切的要保留下来。患者到医院不单单想治好病,也想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爱护和帮助。这就需要医生技术水平和人文关怀的高度统一。
现在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医生看病的时候不停地接手机,完全忽视了患者的感受,患者怎能不生气呢?去年,在健康报上看到一篇报道,讲的是一个美国医生到上海交流访问。在和中国医生查房时,中国医生的手机响了。那位医生下意识地拿出手机接了一下,美国医生看到笑了一下说:“你这么一个动作要是在美国,工作就要丢了。”看到这篇文章,我很惊讶。这算什么啊?在中国的医院看病时接电话太平常了。医生在处置患者的时候,外面的熟人一摆手,医生马上出去应酬,不管患者。医护人员可能只因为一句话的失误导致医疗纠纷,一点点责任心的缺失导致医疗事故。所以,医护人员不能忘了病人是有感情和尊严的人。医学的人文关怀就体现在医护人员的举手投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