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些人把生吞鱼胆作为降火或治疗其他疾病的一种方式,殊不知鱼胆中含有很多有毒物质,食用后可能引起中毒,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前些天,家住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一名10岁男孩董路(化名)在叔叔觉得他“上火”的情况下,服用了一枚鱼胆,在几个小时后小男孩便开始不停地恶心呕吐、肚子胀痛、多次腹泻。家人急忙将他送到当地诊所,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经过治疗后病情没有好转。情急之下家长将孩子送到当地医院,当地医生考虑董路为“鱼胆中毒”,遂给予洗胃、催吐等急救处理。同时抽血化验结果显示:董路已经出现肝功能异常、急性肾功能不全、心肌受损等各脏器系统损害。当地医生考虑董路病情危重,需尽快转到医疗条件好的大医院进行治疗,遂用120转至我院儿科。
儿科任榕娜主任医师接诊患儿时不仅仔细询问了病史,而且在检查身体时发现患儿全腹有轻度压痛、肝区较明显压痛。根据这些症状及全面的辅助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B超、胸片等,明确诊断为鱼胆中毒。任主任凭着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给予积极抗炎、保肝、营养心肌、护肾、抗过敏、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处理后,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逐渐消失,各脏器功能逐渐好转,目前已康复出院。
福州总医院儿科任榕娜主任介绍,鱼胆中毒是因鱼胆汁中含有一种极具强毒性的蛋白分解产物即胆汁毒素,它不易被乙醇和热破坏,鲜鱼胆中含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使钙内流,溶酶体膜稳定性降低,造成细胞损伤,鱼胆中有多种致命物质,如氰氢酸、组胺等均可导致多器官损害。人们应该谨慎吞服鱼胆,鉴于鱼胆毒性大,更不应随意让儿童吞服,儿童如有身体不适最好采取科学的方法解决,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鱼胆在民间有清热、明目、治疗高血压的习俗,然而服用鱼胆常可以引起多器官功能的损害,鱼胆中毒严重时需要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鱼胆进入胃肠道后,首先到达肝脏,肾脏为主要的排泄途径,故肝、肾损害较大,其次会对消化道、神经系统功能产生损害。
信息科 陈媛媛 李政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