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煤炭医学院主任医师 张 威
任何探索不要轻易否定
医学与其他科学一样,都是不断摸索与前进的科学。当年,地球围绕着太阳转的日心说,曾经被统治者拷问,提出假说的科学家遭到了统治者的迫害。医学院的生物课,在我们那一届以前,不准讲孟德尔“豌豆定律”的遗传学说。理由是,孟德尔是西方资本主义学者;只允许讲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米秋林学说,即“外因学说”。该学说强调外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改变),这是正确的。但是只有外因,解释不了“龙生龙,凤生凤”;“鸡孵蛇蛋孵不出鸡”来的现象。直到我们上生物课的年代,才开始学习孟德尔学说。当时,也只知道DNA和RNA两条基因链有遗传作用,但它们具体的结构、作用机理是什么,尚不得而知。后来,遗传学在研究DNA和RNA的基础上,终于发现了基因位点。现在鉴定父子是否有亲缘关系,不是用比较模糊不清的血型了,而是用基因,可信度接近100%。
人类在医学研究、征服疾病的道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步,而且前途无限。对任何新兴的假说,都不宜轻易地否定,要积极研究、探索。也许今天还是假说,明天就变成了学说,并造福于人类。
临床试验是重要监管关口
一切探索性医疗技术的出发点,都必须是为了人民的健康。而不是为了个人的沽名钓誉、发财致富。医生有了探索性的医疗技术是好事,但是在实践之前,必须呈报给卫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不得擅自开展,更不得推广。
例如,功能与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毁损脑内某核团,达到戒毒的治疗目的,就是一项探索性的医疗技术。一些医疗单位盲目开展,在收到了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发生了不可低估的损害。卫生部紧急叫停之后,组织神经生理学专家进行了评估,结果认为此项技术不宜开展。过了一段时间,又组织了有神经外科专家参与的评估,结果认为可以在个别有资质的医疗、科研单位经过批准之后,慎重选择病例、慎重操作、密切观察、认真总结,实施这项探索性医疗技术。这个方针是正确的。在“试验田”试种后,再决定是推广还是放弃——既不放过任何一项让患者受益的新技术,也不滥用任何一项不成熟,甚至有害的“创新”。
谨防探索性医疗过度开展
上世纪60年代的鸡血疗法风靡全国。这种无序状态直到被周总理批评后,才烟消云散。时代虽然不同了,但类似问题并没有彻底消除。例如,据报载,武汉同济医院神经科主任朱遂强教授在“湖北省神经科主任同济论坛”上说,近10年来国内开展的脑梗死后放支架,是受了冠脉梗死后放内支架的启发,属于不成熟的探索性高新技术。他指出,由于脑血管远比心血管复杂,这一手术应该有更为严格的手术适应证,由有资质、高水平的医院实施。
当务之急是,卫生部门对为了赚钱、不顾患者安全而追求“高新技术”的行为必须加强管理,组织专家认真评估,严格准入制度。如此才能净化医疗市场,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