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根
“一根小小的银针究竟能治什么病?”这是一家媒体在报道最近举办的“针灸高端学术论坛”时制作的一个标题。这次学术论坛有全国600多名针灸名家参加,主题是“针灸临床研究的前景与对策”。为何这样高规格的主题论坛,却会在媒体报道时冒出这么一个问题呢?原因是在“针灸究竟能治什么病”方面确实存在不同认识。
针灸具有许多优势,如适应症广、疗效明显、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价格低廉……据统计,针灸对100种左右的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然而,针灸的这种普适性换来了“万应针”的名声,不少针灸名家认为,针灸医学要发展,迫在眉睫的是要解决它最适宜病种问题。如果连自己也分不清“可治”、“能治”、“治得好”等不同的临床意义,针灸临床将会很危险,只会沦落到“万金油”的地位。
据悉,国外曾采用“假针刺”法进行观察,即采取不刺入皮肤、浅刺入皮肤、经穴以外的部位针刺等三种“不针刺”来作对照。对此,我国的针灸名家却无法接受,照这样验证下去,结果只能是不利于针灸发展。
针灸临床研究的前景与对策究竟在哪里?我国众多针灸名家较为集中的观点有三:一是针灸学要发展必须解决适宜病种问题;二是针灸不可失去自己的特色,若失去了特色,也就失去了生机;三是挖掘民间独特有效的针灸经验。具体而言,近期应把颈肩腰腿痛作为针灸门诊的优势病种,中风后遗症作为针灸病房的优势病种加以认真研究和宣传。在研究中,要注意保持针灸疗法的特色,如辨证、辨经取穴的特色和操作手法的特色等。
笔者在收集相关信息之余,认为“针灸临床研究”还必须实施“五有”对策。一是要有统一的创新的认识。“统一”是指针灸在我国流传了两千多年,其疗效早已经过千百亿人的临床验证,肯定针灸疗效已不成问题。而且,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发扬光大。“创新”是指从剖析针灸医学目前存在问题的角度,去发现“闪光”的潜在特色,加以挖掘开拓,为已有的特色增“光”添“彩”。二是要有相应的专项基金。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应为基金充“资”,使针灸临床研究免除“后顾之忧”。三是要有敬业的专业队伍。针灸临床研究队伍应突出专业研究、临床应用和基层网络三结合。四是要有可靠的技术手段。针灸临床研究应有系统、客观观察的技术路线和手段。五是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眼下应选择最适宜病种,并明确攻关的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