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支架脱载以后……

2018-12-13 11:15:27浏览:16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杨士伟   在临床上病例见多了,难免偶尔轻视某个病例。然而,每个病例都是独一无二的,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周玉杰 杨士伟 
 
  在临床上病例见多了,难免偶尔轻视某个病例。然而,每个病例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因此临床医生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警醒。其次,当意外发生后,能否沉着冷静的在第一时间及时调整策略挽回损失,则是对医生经验和意志的考验。在北京2009国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高峰论坛上,我们报告了这个惊险又精彩的病例,在会上引起很多医生共鸣,因此我们将它展示于此,相信不仅对介入医生,对非介入医生都会有很多启示。

  病例:男性,56岁,主诉“间断胸痛2年余,加重1月”,临床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给予充分的抗心绞痛及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后仍频繁发作,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左冠大致正常,右冠近中段狭窄约90%,决定对此病变进行介入治疗。

  操作过程中,指引导管顺利到位,导丝通过病变至右冠状动脉远端,双导丝球囊通过病变时较困难,以8~12atm压力反复多次扩张,病变处残余狭窄约80%,支架置入过程中难以通过病变,深插指引导管再次试图通过病变仍未成功并发生支架脱载,所幸支架仍保留在导丝上。将脱载支架回收至前臂动脉,更换8F桡动脉鞘,并沿导丝送入1.5/10mm的球囊通过支架至其远端,以10atm压力扩张球囊并牵拉支架,最终支架被成功收回。整个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适,心电、血压监测无异常,桡动脉造影也未发现损伤。随后在更换了指引导管以后继续完成了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教训与启示:该病变血管粗大(选择了直径4.5mm的支架),而且非闭塞病变,因此初看简单。但仔细分析,该患者右冠状动脉开口向上,病变部位恰位于第一弯,角度近于直角,且病变钙化较重,以上特点决定了这一看似简单的病变实为复杂病变。

  后来查看资料,2008年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的meta分析结果: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不仅减少了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的危险,而且显著降低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以其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成为近年来许多介入医生的首选。但是,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术者、对器械都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要求指引导管具备更佳的支撑力。

  就该患者而言,选择Judkings指引导管显然支撑力不够,这是导致支架无法通过病变并最终发生脱载的主要原因之一。支架一旦发生脱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国外有学者评价了1995~2004年7139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支架脱载的发生率及其预后,结果发现,36例(0.5%)发生了支架脱载,仅4例完全回收而没有发生并发症,6例支架进入到颈动脉或股动脉导致血管栓塞,26例支架从冠状动脉内取出,但取出后也发生了外周血管栓塞。

  本病例支架脱载后经桡动脉途径顺利收回,而且没有造成任何并发症,并在随后更换了Amplatz指引导管后成功实施了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一例即惊险又精彩的病例。无论是否从事介入治疗领域,作为临床医生,都要具有鹰一样敏锐的眼睛,狮子般沉着的心态,还要具有充分的知识储备。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中医临床路径四问

上一篇:

针灸研究建议实施“五有”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