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不育 可能祸起增塑剂

2018-12-06 14:14:37浏览:44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男性不育悄然增多  如果您偶尔去各大医院时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男科门诊门庭若市,其中因不育而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由此人

  男性不育悄然增多

  如果您偶尔去各大医院时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男科门诊门庭若市,其中因不育而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由此人们似乎看到了所谓丁克族的无奈。尽管现在有很多科学的诊断和先进的治疗方法可以为他们排忧解难,但仍有部分查不出病因的男青年无法实现生儿育女的愿望。

  他们不都想当“丁克”

  不知何年何月,出现了“丁克”这个新名词。虽然这一名词的出处并没有人去深究,但它的含义却是尽人皆知。丁克,是英文dink(double/dual income no kids)的译音,是指夫妻双双都有收入,却主动不要孩子,而不是因为生理原因而无法生育的一类年轻人。如果说以前人们对他们还有些异样的眼光和不同的看法,然而假以时日,逐年提高的社会包容性已经使人们适应了这些新的生活理念。毕竟年轻夫妇是否要生儿育女是他们自己的权利,旁人无可厚非。

  令人疑惑的是,如今的丁克队伍似乎越来越壮大,年龄也越来越小。仅仅是追求生活潇洒,还是另有隐情?

  幕后黑手:增塑剂

  酞酸酯类是应用于塑料中的一类主要增塑剂和柔韧剂,普遍用于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医疗用品等的制造。由于各类塑料包装的即食食品的大量出现,使得人们对增塑剂的接触机会显著增多。尤其是在加热和有油脂的环境条件下,即食食品塑料包装中的增塑剂就容易从塑料中逸出,对食品造成污染,进而危害健康。研究发现,增塑剂几乎没有急性毒性,但其慢性毒性中的生殖毒性最为明显。

  Akingbemi等用低剂量增塑剂长期作用于大鼠,观察增塑剂对生殖激素的影响,发现大鼠从21天龄起暴露于100mg增塑剂/kg/日,可引起血清黄体生成素、睾酮、雌二醇水平升高。

  Parks等用750mg增塑剂/kg/日作用于孕期大鼠,发现胚胎的睾酮合成受到干扰,其睾酮浓度可降低60%~85%,接近雌性动物。同时发现,在大鼠怀孕12~21天时给予300mg增塑剂/kg/日,即可导致雄性胚胎睾丸睾酮含量显著下降。

  我们经过10余年的研究发现,塑料中的酞酸酯类增塑剂可能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幕后黑手。在动物实验中,我们给小鼠喂饲增塑剂后,发现小鼠睾丸的重量下降、体积变小,睾丸出现了退行性变化以及精子数量下降、精子畸形率升高。在一定剂量下,用两种增塑剂联合作用于小鼠的骨髓微核和精子,结果畸形试验呈阳性反应。这说明增塑剂是一种会引起可遗传的染色体畸变的断裂剂。我们对果蝇的实验研究也表明,喂饲增塑剂后,果蝇的繁殖率下降,寿命缩短。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人体内是否有增塑剂?有多少?增塑剂与不育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明确?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目前人体的增塑剂排泄期尚不清楚,已知其半衰期有1天、3~4天,甚至更长时间的。虽然人体能够排泄,但如果每天摄入,就容易在体内产生积累,从而产生毒性作用。

  包装食品 请拒绝塑料

  为了减少育龄青年对增塑剂的接触,我们建议育龄青年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

  ★不吃用塑料包装的即食食品。

  ★不直接加热塑料包装食品(如袋奶)。

  ★不在塑料容器里存放食品并用微波炉加热。

  ★不用塑料袋放置热的油条、油饼、油糕、麻团等油煎油炸食品。

  ★将路边食品小摊贩们提供的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拒之门外。

  ★严格执行2008年6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的限塑令。这不仅有益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更能减少增塑剂对健康的危害,尤其是对育龄男性生殖能力的潜在威胁。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眼突然不花未必是好事

上一篇:

警惕来自阻燃剂的危害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