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峰
笔者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经常看到病人对现代检测技术依赖到了“崇拜”的程度,一有不适就到医院检查,从抽血到拍片、彩超、CT,检查出病了紧张,没查出病也不放心,还要继续检查,一查到底。姑且不说检查技术(机器设备)自身的局限性,检查报告结论还要受医技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比如电子胃镜、经颅多普勒检查“阳性”率就极高,“病人”一查,90%以上都有“浅表性胃炎”、“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痉挛”。而有的医院,有的医生受利益驱使,“病人”一到医院不问青红皂白就开检查单、化验单,没病有的也会被查出病来,有病就更要一查到底,加重了医保支出,以及病人的经济负担和国家财政负担。
当然检查也并非一无是处。问题是滥用检查技术会造成危害。严格说,人生病的原因异常复杂,虽然现代医学已经深入到生物分子水平,但有不少疾病虽然有临床症状,各种高精仪器检测仍然无异常发现。因为生物、心理、遗传、社会、自然等因素伤害人体都会引起疾病,相应的诊断、治疗手段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有一些医生在诊治疾病时则不然,不以人为本,“见病不见人”,无视病人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关系,诊病放弃望、触、扣、听,不与病人沟通,滥开检查单,误导病人,在治疗上采取“对抗疗法”,不断加大药物用量,滥用抗生素、激素,迎合病人希望“立马见效”的心态,致使医疗费用节节攀升,医源性、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加。难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王辰院长发出了医学模式转型有多难的感叹。
一部《黄帝内经》集儒、道、哲学、天文地理,养生保健于一身。中医学是既具自然科学又含人文科学的医学科学,是以生物-心理-自然环境(社会)为医学模式,诊病讲求望、闻、问、切,应该是比较先进的医学模式。然而,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衰退与没落,西方生物医学模式、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中医人员对中国传统医学模式失去了自信心,急功近利不愿意穷究中医经典,急于“创新”,抛弃中医望、闻、问、切诊病方法,热衷于开单检查、打针输液,甚至主张用加大中药剂量的方法提高中医疗效,不谙中医治病贵在“调整阴阳,以平为期”之理。
笔者认为,中医要发展,固然要吸收人类先进科学成果,包括借鉴西医诊疗技术。但是,应该看到,西医医学模式正在由治疗为主转变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正在积极推行健康教育,倡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并且要求建立健康档案。中医的养生观念正在深入人心,中医未病先防,“治未病”思想和理念正派上用场。中医、中药正在走向社区,深入农村,为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