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来,我接诊了两位胆道蛔虫症的病人,因症状不典型而误诊。在此提出来,望对同行有所启示。
病例1:吕某某,女,52岁。上腹部疼痛,到镇医院就诊,按“急腹痛待查”等对症治疗后好转。第二次因疼痛上医院,B超提示胆息肉,胃镜提示浅表性胃炎,经解痉、抗炎治疗好转。第三次住院手术切除胆囊、胆息肉,半月后再次疼痛住进市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进行全面系统检查,胃镜提示慢性胃炎,B超多次检查才拟诊为胆道蛔虫症。经驱虫、抗炎等处理后出院。两月后又犯病来我处求治。经仔细询问和细查,未见其他异常,给左旋咪唑、谷维素驱虫对症治疗至今未犯。
病例2:沈某某,女,64岁。2008年下半年因剑突下疼痛、饱胀、嗳气,曾在几家诊所按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治疗好转。2009年春节后再次发病去上级医院做胃镜,结论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开了很多抑制胃酸、抗幽门螺杆菌的药,收效不大。患者频发腹痛,疼痛性质越发加重,予以解痉、抗炎等对症治疗,症状好转。疼痛再次发作后,建议去镇医院查B超。提示胆道感染、胆石症,抗炎一周后复查B超无异常。后又去市医院做CT,肝胆无异常,胃镜示浅表性胃炎,吃了许多胃药暂时好转。一天饭后再次发病,疼痛似绞痛,当时查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相当高,第二天大便悬滴查到蛔虫卵确诊,经驱虫对症治疗至今未发作。
安徽巢湖 周修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