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3种预处理措施可保护心脑手术病人

2018-12-13 11:33:34浏览:83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报讯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副院长熊利泽、心血管外科易定华教授及其科研团队经数年探索,在非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心脑的保护作
本报讯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副院长熊利泽、心血管外科易定华教授及其科研团队经数年探索,在非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心脑的保护作用及共同机制研究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其研究项目“预处理和后处理诱导缺血耐受机制及在心脑保护中的应用”于近日获2008年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大手术和部分特殊手术病人术后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防护方法,部分手术围手术期继发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为2%~10%,死亡率高达26%~60%;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率为1%~3.7%,死亡率为18%~32%。如何预防围术期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麻醉领域的重要课题。

  熊利泽教授等人经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预处理有共同作用机制,并率先证实细胞内JAK/STAT为3种非缺血预处理的共同信号通路。发现缺血后处理抑制mPTP开放、减轻缺血后线粒体损伤等产生脑保护作用,首次应用腺苷后处理瓣膜置换术病人,显著降低了体外循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使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减少29.7%,ICU滞留时间由4.4天缩短为3.1天。将高压氧、电针、氟醚类麻醉药3种预处理措施应用于2132位心脏和颅脑手术病人,明显减轻了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相关的并发症由3.7%降低为1.2%。    (段晓宏  任伟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中西医结合不在“概念”

上一篇:

患者要“做主”,医生怎么办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