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学莉 杨瑜
国内首例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日前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取得成功,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让人惊讶的是,这一新技术的主创者是血液科年仅35岁的副主任张曦博士。
其实,在新桥医院,像张曦这样勇于创新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举不胜举。该院近年开展的国内首例胸腹联体儿分离手术、世界罕见的“异位心”矫治术、世界首例海拔3700米以上心脏不停跳小切口手术、国内首例微创椎间盘镜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等,其主刀医师均为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干部。
勇于创新,成功了自然可喜,但失败了呢?在新桥医院,年轻人没有失败了抬不起头的顾虑。从医院领导到科室主任,还有专家教授,总是鼓励他们:“去闯一下,成功了,我们为你请功;失败了,放心,有我们给你担责。”
靠着这些坚强的“后盾”,肖颖彬32岁时就挑起该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的大梁,短短5年科室就跻身全军四强、全国八强的行列。几年来,他们始终瞄准国际心脏外科前沿,敢担风险,大胆创新:成功实施冷晶体液心肌保护方法,使死亡率由以往7-9%降至0.45%;自创综合序贯排气技术,开展了微创小切口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并在世界上首次将此技术用于1岁以下婴幼儿,解决了长期困扰医学界的患儿术后脑损伤问题。他们还在国内最先开展慢性房颤的外科治疗,恢复患者正常心率近9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心外科的建设发展经历,正是新桥医院敢让年轻人挑大梁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该院近年来年均开展新技术新业务50余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的12项,20余项达军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其中1/3的课题主要完成人为青年人。
几年前,一台高难度脑肿瘤切除术,使新桥医院3位年轻的“海归”博士脱颖而出。一名患者的脑部肿瘤已侵犯到颈椎,如不及时切除将危及生命,但是目前的开颅手术无法达到病变部位。为此,新桥医院联合神经外科、骨科及口腔颌面外科的3位“海归”博士会诊,3位年轻专家大胆决定采用国内还没有先例的方案——从口腔进入切除肿瘤。在惊心动魄的17个小时中,任先军、谭颖徽、杨辉各展绝技,轮流上阵,无影灯下联手上演了一场拯救生命的接力赛,成功完成国内首例复杂脑肿瘤切除术。
3年来,由该院青年科技干部完成的课题先后获军队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形成了以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总后勤部科技金星、科技银星、科技新星等为代表的青年人才方阵,为科技创新凝聚了强劲人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