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约180万,其中62%伴有疼痛,在中晚期癌症患者中,该比例高达80%,且以中重度疼痛为主。然而,由于很多人存在“得了肿瘤哪有不疼的”、“癌痛治疗没什么好办法”等错误认识,以致约有70%的癌痛患者并未接受规范化除痛治疗。
癌痛缓解不佳的因素很多,但是一些患者、家属在癌痛治疗上的不正确的观念,才是癌痛治疗过程中的主要障碍,被称为癌痛的“四不愿”。
不愿说癌痛 想做一个“好病人”
患者不愿意或不会表达疼痛,是影响癌痛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患者认为癌痛是必然的,疼痛是癌症恶化的征兆。还有的人认为过多和医生讨论疼痛,会减少医生抗肿瘤治疗的时间和精力,想做一个“好病人”,更不想增加亲人的担忧。
其实,肿瘤患者出现疼痛时一定要说出来,及时向医生报告疼痛,对制订合理抗肿瘤治疗方案、有效除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多数癌痛通过简单方法就可有效控制,仅少数病人需复杂和综合治疗。及时、正确报告疼痛,除需准确回答疼痛时间、具体位置、程度、性质等外,还应向医生说明目前使用的镇痛药和用药方法,是否还服用了其他辅助药物,服用后效果如何等。
不愿早止痛 肿瘤治不好癌痛难消
常有患者认为消除或控制了肿瘤,疼痛自然会消失。还有很多已无法接受抗肿瘤治疗者,放弃包括癌痛在内的所有治疗,忍受病痛折磨。其实,这些做法对患者治疗和康复都极为不利。癌痛会严重影响心身功能,进一步降低本已饱受肿瘤侵害的身体机能,使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效果打折扣。更严重的是,每一次疼痛加剧都给患者带来病情加重的不良信号,使其失去治疗信心,甚至自杀。
癌痛不仅是恶性肿瘤的一种症状,对于某些患者,它本身就是病。癌痛治疗与肿瘤治疗同等重要,越早治效果越好,最好两者同步进行。肿瘤患者在确诊之初,可由除痛科医生对其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其除痛治疗的最佳时机,并密切随访、观察。在此过程中,患者通过必要的除痛治疗,可处在相对无痛且较为舒适的状态,从而保证正常的饮食、睡眠与活动。这对提高治疗舒适感和耐受性,增强身体机能,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不愿正规治疗 打针吃药应付着过
病人家属常常认为,癌症病人已经做过系统治疗,但还是发展到了晚期,再治疗下去也没有太多的意义。患者到了病情晚期,发生剧烈疼痛是很正常的事情。
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虽然一些晚期肿瘤即便采取治疗也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患者临终前疼痛得到缓解的权力。中晚期癌症患者中,疼痛比例高达80%。此时患者非常痛苦,不但影响进食、活动能力,甚至连大小便等正常的人体生理功能也受到限制。
不愿微创治疗 拿吗啡当“救命草”
不少重度癌痛患者在最后阶段即使大量增加吗啡剂量,也不能很好除痛。“连毒品都不管用了,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啊?”在临床中经常听到患者向医生抱怨。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三阶梯”药物除痛法并非万能。其核心是根据疼痛程度及患者身体情况,按不同等级给予不同药物治疗。由于癌痛原因多样、性质复杂,临床上不少重度癌痛患者在最后阶段,即使大量增加吗啡剂量,也不能很好除痛。微创介入技术便由此应用到癌痛治疗。它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采用靶向穿刺技术,将穿刺针或工作电极置入体内治疗区域,通过局部打药或射频热凝等手段,对引起疼痛的神经等组织进行局部毁损,消除疼痛。(李运红 胡 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