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是种类最多、类型最全、机制最复杂的一类疼痛,严重伤害患者心身健康。随着癌瘤生长、扩散,压迫周围神经等组织,患者会逐渐产生疼痛等不适,但此时疼痛往往相对集中和单一。随着病情加重,癌瘤向骨骼、神经及内脏等组织扩散、转移,晚期患者往往难以说清疼痛的具体位置和程度,只是感觉疼痛难忍,而且是成片甚至全身疼痛,有时连喘气、翻身都会带来难忍的剧痛。慢性剧烈疼痛得不到缓解,往往会发展成为顽固性癌痛,这也是导致患者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近25%的癌痛病人有严重抑郁倾向。
药物治疗可使70%~90%的癌痛患者得到比较好的缓解。如果癌痛缓解不好,还可采取微创介入、神经阻滞等治疗,可以与镇痛药物配合使用,给予病人更好的治疗结果。据调查,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10万名病人中,只有4个病人在病情不需要继续服药镇痛或者减量使用的情况下,出现了精神依赖症状。有些癌症病人停用止痛药,也会出现依赖症状,但这属于正常的躯体依赖,根源是肿瘤引起的疼痛没有消除,不是上瘾。
疼痛对于癌症患者是雪上加霜,止痛治疗则是雪中送炭。事实上,对癌症患者进行疼痛治疗,就像人饿了要吃饭一样,是患者最基本的一种需求。早期、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刻不容缓,力争达到“睡眠不受疼痛影响、白天安静时无疼痛、站立活动时无疼痛”的标准,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新一代化疗药物、内分泌治疗、新一代双磷酸盐的临床应用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癌痛,新一代放疗技术和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癌痛;结合新一代口服吗啡缓释片和多瑞吉贴片,可以做到让绝大多数癌痛患者不疼痛。特别是新一代有效的物理治疗手段和化学药物、靶向药物还可以使止痛药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癌痛需要包括肿瘤科、麻醉科、神经科、康复科、中西医等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另外,晚期癌痛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疾患,精神科和心理医生的密切合作将给予癌痛患者细致的心理治疗和干预。(吴 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