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总医院主任技师 李振华
小肠因为远离口侧和肛侧,尤其是它弯曲和游离的特点,使得一般内镜很难插入至全小肠。长期以来,小肠始终是内镜医学领域中的空白,是消化道的最后盲区。好在小肠内镜的问世,突破了消化道检查的最后盲区。
胶囊内镜
2001年,胶囊内镜问世,随后大量临床应用证实了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胶囊内镜实际上是一架微型的数码相机,被受检者吞入消化道内,便随着胃肠蠕动自然地由上往下移动,同时以每秒2幅的速度持续摄像,所摄得的图像以数字信号经发射天线传输至体外的数据储存器。一次检查需耗时约7小时。
胶囊内镜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性也很好,无创性、无交叉感染的方法易为病人所接受。临床上许多高质量的研究证实了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可疑的药物所致肠道损害和家族性肠道息肉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局限性 目前所有的胶囊内镜在体内的移动是不可控的,定位、定向方面也不够准确,不能对肠腔充气(肠道积液影响观察),不能进行活检和治疗,不能获取组织学诊断,不能重复观察,对于部分胶囊内镜嵌顿的病例,则需要实施手术。
双气囊小肠镜
双气囊小肠镜的构造和进镜方式的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双气囊中的一个位于小肠镜的头端部,另一个位于外套管的头端部,气囊控制系统对小肠镜头端部的气囊和外套管头端部的气囊进行电子监控下的有序充气和排气。外套管与小肠镜一起插入,运用两个气囊的交替膨胀与收缩来固定小肠管壁,同时将小肠远侧肠段牵拉至近侧。术者不但在逐段牵拉小肠至近侧的过程中对小肠进行逐段观察、辨别与诊断,在逐段放回被牵拉的小肠过程中,还要对全小肠再次进行更加仔细的检查与诊断。
优势 双气囊小肠镜可根据病变在小肠中的部位不同,选择从口腔或肛门进镜,可使操作者对整个小肠进行完全、彻底、无盲区的检查,并能检查出绝大多数的小肠疾病。采用双气囊小肠镜还可对小肠疾病进行复杂的介入治疗:内镜下注射止血,氩离子凝固术(APC),息肉切除,球囊扩张狭窄病变,小肠自释放金属支架置入术等。
可见,双气囊小肠镜弥补了胶囊内镜的不足,有望将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