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高擎科学求实的“诚信”大旗

2018-12-13 11:46:05浏览:17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作者:吴志军焦剑郝成涛图为科研人员研究抗流感新型药物。  他们,捧走了我国医药卫生领域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

作者:吴志军 焦剑 郝成涛 
 


图为科研人员研究抗流感新型药物。

  他们,捧走了我国医药卫生领域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发明一等奖。

  他们,先后涌现出14名院士和90名总后“三星”科技人才,拥有“国家队”的雄厚智力资源。

  在应对“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中,又是他们以铁的意志和力量,守护了人民的生命健康。

  ……

  他们——军事医学科学院,一支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队伍。

  就是这支队伍,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中央军委徐才厚副主席等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先后来这里视察。

  是什么让军事医学科学院屡屡问鼎国家大奖?是什么让军事医学科学院拥有了如此众多的科技帅才?是什么让军事医学科学院屡屡在危急时刻不负众望,拔得头筹?带着这些思考,笔者走进这支队伍。该院良好的科研氛围,清新的科研空气,风正气清、和谐融洽、求真求实、严谨严肃的学术环境给了笔者答案。

  防微杜渐,从源头上铲除滋生“学术不端流感”的土壤

  近年来,科学研究领域频频爆出“汉芯一号发明人弄虚作假”、“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流感”。

  作为全军最高的军事医学研究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会不会患这种“流感”?院党委“一班人”深深懂得加强科学道德、科研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早在上世纪90年代,院党委就做出一项重要决定:在全院范围内定期开展科学道德和科研作风大检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防微杜渐,从源头上铲除滋生“学术不端流感”的土壤。

  实验记录是科学实验的基础,是科研活动的真实描述和基本载体,是整个科研工作中内容最多、分量最重的部分,如同人的成长档案,它是实验过程再现的客观依据,它的好坏不仅影响科研工作的质量,更直接反映出科研人员的科学精神和科研作风养成情况。科学道德和科研作风检查首先从科研档案和实验记录“开刀解剖”。

  他们在一次检查中发现,承担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研究的一个课题组,上报的药效评价材料中的数据与科研记录的部分数据不符,违反了国家药政法规的有关规定。院党委毫不手软,撤销课题负责人的研究室主任职务,并调离新药评价工作岗位,全院点名通报批评,本人在全院大会上做检查。相关人员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问责”和处理。

  “问责风暴”不仅教育了当事者本人,也让全院人员感受到了院党委加强科学道德和科研作风的坚定决心。中科院院士、该院贺福初院长说:“无论是谁,职务有多高,成就有多大,名气有多大,只要碰了‘高压线’,闯了‘红灯’,踩了‘红线’,污染了科研空气,都决不姑息,坚决查处,一票否决。”

  科学道德、科研作风建设,不仅仅关系到一个科技人员的成长、进步、成功、失败,而且关系到整个科学研究领域的声誉。笔者在该院档案室看到一份1997年制定的《科技人员科学道德规范》和《实验记录规范》,《科技人员科学道德规范》要求科技人员要政治合格、诚实守信、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学术民主、尊老携新、艰苦奋斗、保守秘密、文明科研;《实验记录规范》要求实验要有详细周密的实验设计,每次实验均要有日期、实验名称、材料方法、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者签名,每个月要有导师检查、签名。

  该院承担着大量国家和军队的重大科研任务,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发展,如今,他们的人才、科研、学科、设备在国内军事医学研究领域堪称一流。为确保科研质量、保证诚信科研,院党委赋予院所两级“科技监察委员会”以“尚方宝剑”——只要查出问题,无论大小,全院通报,其他人一律不得干涉,通报的单位要写检查,问题严重的责任人要调离岗位。“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科学研究工作也要经常‘打扫’、‘开窗通风’,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好‘诚信科研’这块‘净土’。”该院政委边兆明接受采访时说。

  2007年以来,针对全院承担的国家、军队重大科研专项多、科技攻关项目多,在研新药多的情况,该院由科技部组织,部领导亲自挂帅,连续三年组织专家进行科研档案规范化检查,特别是对“十一五”在研课题和近五年来批准的国家新药证书、临床批件和军用特需药证书或批件的药品、诊断试剂及医疗器械等项目的实验记录进行了“翻箱倒柜”的检查。该院科技部部长徐卸古少将在检查工作中一再强调“科研可以允许失败,但科研不允许造假”。

  通过历时100余天的检查,查阅原始实验记录材料近3000卷。结果显示:不符合科技档案管理规定、实验记录规范和实验设计通则要求的由原来的10%降到了零;优秀实验记录从原来的50%提高到了70%,良好实验记录达到99%。

  弘扬正气,从根本上激发科技人员“诚信科研”的内在动力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来袭,军事医学科学院奉命检测确诊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他们同时启动三个实验室采用五种方法同时进行平行检测。笔者问:一个实验室就能得出结果,为什么还要三个实验室同时检测?“要把最精确的科学检测结果报告国家卫生部,报告全国13亿人民。”贺福初院长这样回答。“精确”两个字,生动解析出军事医学科学院人长期践行“诚信科研”的承诺。

  一直以来,军事医学科学院始终把科学道德、科研作风教育作为全院人员的必修课。每当研究生新生入院,第一课就是科学道德、科研作风教育,这项教育考核不合格,不能下到研究室进行课题研究、开展实验工作。2007年,该院“科研道德与科研工作规范化”教育宣传月举行,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在该院为全院科技人员作了十余场“科学道德和科研作风”专题讲座,极大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诚信科研”的内在动力。同时,他们还充分利用本院大家、名家云集的资源优势,先后请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老教授以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宣讲过去的好传统;请平时治学严谨的同志传授他们如何恪守科研规范和要求的经验;请国内外各个科研院所的大师、名家定期来院讲学,使大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秦伯益、黄翠芬、吴祖泽、沈倍奋等院士围绕“如何做好课题负责人”、“对科技人员的基本要求”、“如何做一个诚实严谨的科学家”、“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中的问题”等主题与科技人员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在抓好思想教育引导的同时,该院科技部注重健全和完善科研工作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进一步重申了《科技人员科学道德守则》、《实验记录规范》、《保护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等制度。为监督检查有关制度的落实,该院科技部连续三年对全院科研工作进行了普遍清查整顿,每年年终总结都要在全院通报,对查出的问题不护短,进行严肃处理,教育全院同志以此为鉴,鼓励大家带头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在科研作风和科学道德建设中争做模范。另外,他们还在《院报》开辟专栏,开展征文活动,宣传在科研作风和科学道德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从而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科研作风建设是软实力,要以软实力形成硬支撑。边兆明政委介绍说,建院以来,科技人员把“常怀报国之心,饱含爱民之情,勇攀科学高峰”作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逐渐凝炼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四种精神”,如今,以“爱党爱国、拼搏奉献、求实创新、团结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特等奖”精神;以“热爱祖国、勇攀高峰、献身国防、甘为人梯”为主要内容的“院士”精神;以“铁心向党、铁血为民、铁拳治疫”为主要内容的“防疫铁军”精神;以“铁念报国、铁胆出击、铁力卫安”为主要内容的“三防”铁军精神等四种精神,成为一代又一代军医科人的精神追求。

  开拓创新,把“诚信”扎扎实实落实在科研质量上

  问鼎“欧洲发明人奖”的抗疟药“复方蒿甲醚”,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科学家们付出几十年心血的重大发明成果,如今,这项发明已挽救了全球5亿疟疾患者的生命。

  几年前,复方蒿甲醚拟在美国申请注册上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规定要求,要对拟注册药品的原始实验数据记录进行现场考核。军事医学科学院把几十年来的原始实验记录摆在美国审评专家面前,他们随机抽查了其中两年的原始实验记录。详实准确的原始数据令美国审评专家非常惊讶,信服的直竖大拇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专家观念的前后变化,折射出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研成果没有任何挑剔,也反映出该院严谨的科研作风。

  诚信的高度决定科研的厚度,诚信的品质决定科研的质量。院党委“一班人”认识到,科学道德、科研作风建设不是说教,必须扎扎实实落在具体的科研工作质量上。该院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成果21项,先后产生了1名院士、10名总后“三星”人才。这样的精英团队,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常常有三分之一的研究生延期毕业。“从军事医学科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必须科研质量过关,必须得有真本事、硬成果才行。”谈及此事,该室主任淡定地说道。

  2003年,举国抗击“非典”,军事医学科学院在电镜里率先发现冠状病毒,成为世界上最早发现非典病毒的研究机构。后来很多外国客人来该院参观时,对发现冠状病毒的时间提出疑问,最后,实实在在的实验记录和原始数据拉直了客人心中的问号。

  几十年来精益求精的技术积累和科学发展,奠定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坚实的科研质量基础。他们先后研制药品、疫苗120多种,特殊医疗技术100多种,卫生装备300多种,申请专利1600多项,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640多项,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成果奖2000多项。

  姓军为战,坚守为兵而研、为战而研的“诚信科研”阵地

  诚信决定使命感、诚信决定责任感。在军事医学研究领域,能否紧密结合部队和战备的需要选题,能否一心一意围绕军队需要开展科学研究,解决部队卫勤保障难题,保证官兵身心健康,反映出一个科技人员是否具有“诚信”的美德。

  其实,有着58年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早已以严谨求实、诚信科研、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享誉军内外。连续参加我国26次核试验的老专家、现年71岁的王德文研究员告诉笔者,当年在沙漠戈壁参加核试验进行特种武器医学防护研究,他们不分昼夜地抢时间把成百上千的实验动物一只一只安放在预定的位置,当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人们正在欢呼、跳跃,他们却不顾一切地冲进核爆炸现场!冲入死神笼罩的生命禁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代科技人员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培养下,逐步成长为军事医学研究各个领域的骨干。同时,科学求实、诚信科研、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深烙在他们心中。

  在边防线上,蚊虫的困扰和侵害一直是困扰边防官兵的难题,官兵们“谈蚊色变”,企盼着能早日从根本上解决蚊患之苦。科技人员行程30000多公里深入到边防一线部队,忍受着蚊虫叮咬之苦,把实验室搬到了官兵活动现场,与官兵一起生活、巡逻、值勤、训练。3年后,新型防蚊系列装备和长效驱避剂研制成功,长期困扰边防官兵的难题得到根本解决。

  科技人员在一次次为官兵带来福音的同时,背后付出的是艰辛和汗水。他们为了解决高原官兵生活难题,爬上海拔5200米天文点哨所边吸氧边做实验;他们为保证官兵饮水安全,短短10天时间跑了5个省20多个县市的山区部队,进行全军水质调查,在颠簸的汽车上边做实验边分析数据;他们为了精确测量坦克乘员耐受时限的生理数据,把自己绑在坦克座椅上做实验……

  该院政委边兆明少将说,姓军为战是军事医学科学院永远不变的原则,也是诚信科研的根本,坚持为兵而研、为战而研的信念和宗旨不能变。近年来,该院按照使命要求,积极拓展新的军事医学研究领域,仅“十一五”期间,该院先后有2000余人次走出实验室,深入各军兵种部队进行调查研究,围绕部队需要开展或完成了200余项课题研究,为保障官兵健康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大坪医院肝胆外科成功切除肠系膜上动脉瘤1例

上一篇:

新桥医院清除癌栓“爬山虎”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