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第一人民医院 庄庆平
那是多年以前的事了。在我分管的病区里,我查房重点要看的病人中,有一个16岁的女孩。患者支气管扩张,咯血,虽然入院后可用的药都用了,仍然咯血不止,每隔2~3天即有几十至上百毫升的咯血,已输了两次血共400毫升。
面色苍白仍带微笑的秀气女孩,安静地躺着,无丝毫紧张与恐惧。审视医嘱,用了止血敏、止血芳酸与云南白药等止血药,并静滴收缩肺血管的垂体后叶素,以及静滴普鲁卡因溶液以降低肺动脉压。抗生素足量用了两种控制感染。用药全面而积极,已很难再对医嘱进行修改或添加。一医师提出是否要请胸外科会诊,考虑手术治疗的问题。这个建议对一个女孩来说太残酷了,各方都难接受。
文献中有应用纤支镜介入治疗咯血成功的报道,但当时医院还不具备此条件。我想起曾翻阅过的一本美国手册,上面介绍,处理支扩咯血的原则中第1条就是“制动”。查房后我单独去病房了解女孩的生活情况,一个比她大几岁的姐姐终日在床边陪伴照料。据同室病人反映,当姐姐不在时女孩就下床走动,卧床休息执行得不太严格。于是我给女孩姐姐下了一道“死命令”,要求她不许离开病人,严格执行卧床规定。
平安过了几天后,大家开始放心了。突然女孩再次咯血数十毫升。原来,虽然女孩不下床了,但活泼好动的个性,使她在床上经常大声说笑,甚至还放声歌唱。我给女孩姐姐又下了第二道“死命令”,要求管住妹妹,尽量少说话,轻声说话,严禁唱歌。食物要进温热半流质,以减少咀嚼时引起的胸廓活动。这两招果然奏效,女孩从此停止咯血,康复出院。
这件事说明,临床医师治病不能光靠用药,还要多接近病人,关心其生活起居与思想活动,尤其不能忽视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