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换髋关节后分六步锻炼

2018-12-06 14:23:15浏览:96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患者术后的康复锻炼日益受到重视。再精细的手术只有结合完美的康复锻炼,才能获得理想的效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患 者术后的康复锻炼日益受到重视。再精细的手术只有结合完美的康复锻炼,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正确的康复锻炼可促使病人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动作的协调性,并可有效地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早日恢复。

  第一阶段功能锻炼(术后1~3天) 

  以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的运动为主,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仰卧位,下肢伸直不离床,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向近端牵拉髌骨,缓慢运动。每次持续5~10秒,然后休息5分钟,每天90次左右。

  踝关节运动:仰卧位,进行足趾伸屈运动,踝关节跖屈、背伸。每个动作保持10秒,再放松,每天90次左右。

  臀肌收缩运动:仰卧位伸直腿,上肢放在身体两侧,收缩臀部肌肉,保持10秒,然后放松。每天60次左右。

  髌骨推移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轻轻推动患者髌骨,进行上下左右活动,每天30次左右。

  第二阶段功能锻炼(术后4~10天) 

  主要是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

  直腿抬高运动:仰卧位,下肢伸直抬高,要求足跟离床20cm,在空中停顿2~3秒,以后停顿时间逐步增加,每天90次左右。

  屈髋屈膝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行屈髋、屈膝运动。但屈髋角度不宜大,应小于45°,每天30次左右。

  第三阶段功能锻炼(术后11天~1月) 

  卧位外展:仰卧位,下肢伸直外展,每天120次左右。

  卧位到坐位训练:双手撑起,患肢外展,利用双手和健腿支撑力将患肢移至床边,每天30次左右。

  坐位到站立、扶拐训练:患者移至床边,健腿先着地,患肢后触地,拄双拐,利用健腿和双拐支撑力站立。开始时,训练站立2分钟即可,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以后逐渐增加。

  站立到扶拐行走训练:患肢不负重,扶拐行走时必须有陪护人员保护,以免发生意外。一般每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3次。

  第四阶段功能锻炼(术后1个月后) 

  屈髋练习:站立位,双手扶双拐或助行器,健侧单腿站立,身体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屈髋屈膝,屈髋以90°为限,加强髂腰肌肌力。

  伸膝练习:站立位,双手扶拐或助行器,健侧单腿站立,身体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下肢直腿抬高,加强股四头肌肌力。

  髋外展练习:体位与上面相同,患侧髋关节外展,以40°为限,加强臀外展肌肌力。

  第五阶段功能锻炼(术后2个月后) 

  静止自行车锻炼:此方法有助下肢肌肉和髋部活动协调性增强。开始踏脚踏板时,先向后踏,当觉得向后踏动作已很轻松、舒服时,再向前踏。当动作连贯后,再加大次数及频率。每日2次,每次15分钟,逐步增加到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

  第六阶段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后)

  此期患肢可逐渐负重,逐步由拄双拐、拄单拐到弃拐杖。当身体平衡已经建立时,可扶双拐或单拐较熟练行走。每日3次,每次10~15分钟。当身体平衡调理到较好的状态时,可弃拐每天用正常步伐走3~4次,每次20~30分钟。

  

  特别提示  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应该做到3个月内不侧卧,只平卧,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的体育活动。一定要做到“四不”,即不用力屈患髋下蹲、不盘腿、不坐矮板凳,不翘“二郎腿”。6个月后可选择散步进行日常锻炼,不宜登山、高抬腿跑、快跑及长途跋涉。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控制哮喘并不难

上一篇:

肥胖减寿不亚于吸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