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灿灿 □
医生:患者参与的空间很大
在临床医生眼中,患者能在哪些方面为保障医疗安全出力呢?记者采访了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住院医师。她认为,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对医生避免误诊,提升医疗安全水平有直接作用。患者参与的空间非常大,涉及就诊和治疗全过程。
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保留完整的就诊记录,尤其是影像学报告等资料。同一种疾病就诊于不同的医院时,应向接诊医生提供不同医院的检查结果、医生诊断及特殊处理意见。因为有些资料可以方便医生更好地用药,比如,因感染致病的,病人最好能向医生提供首诊时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患者入院时,应提供真实详细的检查资料。在就诊过程中,应增加与医生的沟通,了解医生对病情的分析和诊断,还要了解疾病好转或恶化的相关表现及症状,并充分利用医生查房时间与医生进行沟通,主动向医生反映自身症状的变化。同时,应该大致了解疾病疗程的时间长短,合理调整对病程的心理预期。
患者出院时应了解复诊的时限,出院后应留意身体状况的变化。在门诊看病的病人,应保留各种单据,核对单据上的姓名、性别等信息,以免发错药等情况出现,保留药品底方供医生复诊时参考。输液时,护士会核对病人信息,但病人及家属也要留心核对输液瓶上的姓名,避免输错药液。糖尿病病人需要输液时,应提前告诉医生自己有糖尿病,便于医生调整用药。
住院病人可以复印住院期间的医嘱单,按照医嘱配合治疗。
医院协会:医院应构建患者安全文化
在促进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方面,中国医院协会倡导医院在以下领域有所作为:
要主动实行政务公开,尤其对重大安全事件要及时通报。
要开展患者、家属和公众的医疗安全教育与宣传。
要采取多种形式与渠道,宣传用药安全知识。
要采取措施使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得到尊重与落实。
要开展患者安全调查活动。
要确定患者安全重点目标,制定预防对策。
要建立与培训患者安全管理专职、兼职人员队伍,制定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督导。
要配合患者安全事件的调查。
要收集院内、院外患者安全案例,在科室、部门、系统或跨部门乃至全院范围内分享患者安全事件根本原因的分析结果与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