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医体质分类缺乏科学性

2018-12-13 11:53:07浏览:14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主任中医师王强   对近年被广为传播的“中国人的九种体质分类”说以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我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主任中医师 王 强 
 
  对近年被广为传播的“中国人的九种体质分类”说以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我个人认为存在方法学上的诸多错误,必须予以重新审视。

  体质与证候不可通约

  “中国人的九种体质分类”说,本质上是把较为常见的但又不是用同一层次的辨证方法辨识的七种证候(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气郁、血瘀)改称并列为完全不同的七种体质,又把西医说的过敏体质称为特禀体质,最后把“平人”称平和体质。我们首先要讨论的问题是证候与体质是否可以通约。一般认为,体质应有其内在性、相对稳定性、形态结构性,侧重于机体正气的水平。多数人是正常体质,不像“九种体质分类”认为的那样“多数人体质跑偏”。证候是中医对各种症状、体征信息的病理概括。故证候具有天人相应性、功能态势性,主要取决于邪正水平的对比。一人可有多个兼证。证候的判定还可因中医的理法而异,其形而上性、虚拟性都是难免的。体质是出现证候信息的部分载体,但是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同,有其不可通约性,简单地给证候“穿上”一件体质的“马甲”,其结果会造成学术上的许多混乱。

  九种体质互有交叉

  既然是分类,就必须遵从分类学的原则。首先,在一次分类中只能按一种标准分类,否则就等于没了标准。中医认为,阴、阳、气、血属人体正气,痰、湿、郁、瘀、寒、热皆属邪气。正气有正气性质、水平的分类方法,邪气有邪气性质、内外和强弱的分类标准。“九种体质分类”有三种是按正气虚分类(又包括阴阳和气血两个不同层次),另四种则按邪气性质分类,还有一种又按西医的病症(过敏)确定,所以其标准首先就是很混乱的。另外,分类与辨证不一样,中医辨证重在辨识而不是分类。正如我们可以辨识人的男女、好坏、高矮、胖瘦,但不能说中国人可分类为男、女、好、坏、高、矮、胖、瘦八种。把中医最常用的八纲辨证通约为国人的体质分类八种,其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九种体质分类”无法穷尽常见的许多体质(如疤痕体质),另一方面,这“九种体质”的外延又互相交叉(如湿疹属过敏派,又可属湿热派)。这种分类违犯了分类学上的穷尽性原则和分类各项的互不交叉性原则,所以是行不通的。

  数种选一 非此即彼

  中医辨证,有时“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有时又必须四诊合参,以别先后、真假。而中医辨证博大精深的内容在“分类表”里变成了每一体质问诊的七八个条目,分值都是最少1分,至多5分。这很不合实际。因为对各种征象,中医历来有主次之分,或说是权重不同。而分类表中判定血瘀质的第一条“皮下出血”与第五条“黑眼圈”、第六条“健忘”等如果皆为“总是”,都是5分时,你是否会同等对待?

  中医因辨证方法不同采用了不同层次的概念符号,如阴阳、气血、痰湿就分别为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因此可能互相重叠,不是非此即彼关系。例如“九种体质分类”认为气虚体质和阳虚体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两个体质,其实两者并无严格分界。“九种体质分类”论者把一位饮冷啤酒后心梗的壮年男子的死因,归为阳虚体质不堪重负,却不向另一层次的血瘀瘀阻血络找原因。其实是将阳虚与血瘀误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体质,结果就造成误导:数种选一,非此即彼。设想一下,若该男子未病之时,既考虑高层次的阴阳失调问题,又考虑较低层次的气血失畅问题,按血瘀去调理,很可能就不会有此悲剧发生。

  笔者认为,先不必简单地将证候与体质摆在一起。我们可以探求亚健康状态出现的各种证候有哪些可能与体质有关,又有哪些不能归结为体质问题。例如精神障碍引起的怕冷就不属于阳虚,心理与体质的关系也不是一个气郁就可以说得清的。这就要首先跳出证候与体质通约的怪圈。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从胡适看中医想到的

上一篇:

病房里的感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