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进军
本报讯 32岁的男性患者罗某三年前患上肺结核病,在当地医院治疗后,因未按疗程服药导致复发。3月初,罗某被家人送往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诊治。所长张广宇博士接诊后,为其实施了由该所自主研发的“纤维支气管镜灌注含药介质治疗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技术。一周后,小罗的病情明显好转。这是该院近年来应用新技术的成功一例。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作为全军唯一的结核病研究所,是军队结核病科研、治疗、预防和教学的最高机构,是国家及军队结核病、微生物免疫学和临床博士、硕士培养点。近年来,这个研究所针对结核病发病的最新特点和规律,瞄准前沿、刻苦攻关,6项研究获得国家专利,率先在全国、全军开展的“结核病耐药分子机制、菌群失调快速诊断治疗技术”“纤维支气管镜灌注含药介质治疗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等30多项新技术,为我国结核病治疗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中,该所开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被作为全国重大传染病专项,列入国家重点学科;成功研制的“菌种鉴定试剂盒”,能同时鉴定20余种非结核分支杆菌,检测快速、准确,获得国家专利;通过支气管腔内支架、腔内激光、腔内冷冻、腔内氩气刀,治疗支气管结核、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等,好转率达到90%以上,这一技术在全国领先;率先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共同研发的“新型双向免疫调节剂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有效缩短了耐多药结核病的疗程,大大提高了临床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