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丰年
在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两种医学,长期以来,被一些人认为是不能沟通、不可能融合的医学。笔者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认为两种医学能融合,未来的中国医生应该是既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又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新型医生。笔者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辨证施治即个体化治疗
中医的精髓是辨证施治,不同的患者,甚至是西医诊断完全相同的疾病,经中医辨证施治也会开出不同的方剂,患者可能都会收到良好的疗效。日本学者发现小柴胡汤对一些肝炎患者有效,就普遍将小柴胡汤用于治疗肝炎,结果疗效不如预期,个别患者还发生毒副反应。而辨证施治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患者,却没有发生毒副反应。辨证施治即不同的患者用不同的中药组成的方剂治疗,即使是相同的方剂每味中药的剂量也不同。中医认为,有其证用其药,证与药有对应关系,中药与证的对应关系有些用现代科学还无法解释。
现代医学提出了个体化治疗,既相同的疾病也不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治疗。一种药物每个患者的最适宜剂量是不同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每个人的基因型不同,导致分解药物的酶量不同,对药物的代谢水平不同,当然同一种药物每个人的最适宜剂量就不同。
理化检查即四诊的延伸
我们的古人在物理、化学还没有发展的时代仅凭感观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观察疾病、认识疾病,应该说在当时是先进的。但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单纯用望闻问切观察疾病、认识疾病是不全面的,人体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发现不了的。如不用显微镜怎么能看到细菌,不通过化学检查怎么能发现尿中有蛋白质、葡萄糖……中医也应借鉴当今的科学技术。所以应将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视为中医四诊的延伸,是更深层次的四诊。
辨证应包括宏观与微观
宏观辨证即是传统中医的辨证,微观辨证是对现代医学理化检查阳性结果进行辨证,甚至是临床无证可辨时,仅凭阳性结果也可辨证施治。如血小板增高可视为血瘀,血糖增高可视为痰瘀等。实践证明,临床上一些无证可辨的理化检查阳性的患者用中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