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1-28 | 作者单位:宣传科 | 作者:吴敏 陈天平 |
万里驰援抢救伤员2500余人 记武警赴海地医疗队 ![]() 《人民武警报》报道(吴敏 陈天平) 急!急!急!海地特大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紧急出动,成为亚洲第1支、世界第3支到达的国际救援队。 难!难!难!伤员成百上千,中国国际救援队设置医疗点,成为第一支在总理府救助伤员的医疗队。 险!险!险!疫情、疾病、枪声,中国国际救援队无惧危险,成为最早在海地开展防疫和心理疏导工作的国际救援队。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一场里氏7.3级强烈地震袭击了海地首都太子港,死亡人数超过11万。13日晚20点30分,由武警总医院派出的15名医疗队员随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60余人飞赴海地地震灾区。拯救生命,抚慰伤痛,中国国际救援队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大难更显大国心 出队急、任务急、保障急,从海地地震发生到现场展开救援,中国国际救援队仅仅用了33个小时,就把中国人民的爱心在第一时间送到了海地灾区。 2010年1月13日11时50分,武警总医院接到中国地震局紧急出队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人员快速集结,药品器材即刻装箱。16:00,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搜索队和地震专家齐集首都国际机场。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中国国际救援队反应迅速,离不开过硬的专业素质、先进的装备、科学的预警系统和严格的日常训练。2001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立, 2009年11月通过联合国国际救援组织国际重型救援队分级测评,成为世界第12支,也是亚洲第2支国际重型救援队,随时接受联合国派遣,可在灾后48小时内抵达灾区。 为了更好地开展医疗救助,武警总医院赴海地医疗队携带了刚刚荣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救援装备以及价值近400万元的医疗设备和器械。针对本次热带雨林气候高温高的特点,医疗队配备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药品,特别针对地震后挤压综合症配备了重症监护等11个专业的医护人员,可随时通过海事卫星进行危重伤员的国际远程会诊,并做好跨洲转运伤员回国的充分准备。 患难方显中国心。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建队10年来,出队最急、行程最远的一次救援行动,跨越半个地球,行程15000多公里,于震后33小时到达现场,成为亚洲第1支,世界第3支到达灾区的外国救援队。 1月27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女队员曹力走出首都国际机场。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