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医疗救护队进驻海地太子港后,开展医疗救护工作的第二天。诊点海地太子港万国广场依然人头攒动,天气燥热。
救护队刚展开,前来就诊的病人就排起了三条长龙。 海地时间上午10点20分,当地市民搀扶着送来一个满身鲜血、右上肢下垂、右肩部正在流血的男性伤员,外科组许斌医生迅速前迎、仔细检查伤员伤口并询问病史。 这名患者今年23岁,20分钟前在太子港被乱枪射伤,右肩部明显肿胀。 子弹还留在肩部!许斌第一时间准确判明伤情,张利东、陈声容、刘青等默契配合,迅速给予清洗、消毒、止血、清创、包扎处理,并下达了手术取出弹头、抗菌消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一系列医嘱。 中国医护人员的热情服务、精湛医术和果断快速的处置,得到在场所有人员的赞许,外国记者也向中国医护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伤者万分感谢中国医疗救护队,“中国人很热情,他们的帮助非常珍贵,我喜欢中国人,中国人是好人,我爱他们!” “在这个相当安全的区域,不时能听到太子港方向传来的枪声。目前,已经有8名枪伤患者到诊点来救治。”医疗救护队队长王与荣告诉记者,虽然有中国防暴警察的武装护卫,但各种危险因素还是客观存在的。“就在两个星期前,这里还发生过反政府武装分子袭击中国维和警察的枪击事件。目前,仍有5万支枪在反政府武装分子手中。” “每天开诊前,5名全副武装的防暴队员分乘两辆车,为大家护航。” 曾在海地工作过一任的胡运旺,熟悉太子港的每一条街道,但医疗救护队每次出发,他还是要派出一队武装防暴人员,按预定路线走一遍,查看沿途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就诊时,每名医护人员都要穿上厚厚的防弹背心,戴上重重的钢盔。一到诊点,防暴队员们便迅速进入战斗位置,占据有利地形,确保每一个专家和记者都在他们的视线范围之内。 在海地太子港,除了惊心动魄的枪声,还有令人头皮发麻的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 据队员刘青介绍,海地太子港的蚊子不分白天黑夜,就像一架架轰炸机,一叮一个包,“弹无虚发”。这里的蚊子大多是“库蚊”和“安蚊”,它们是传播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主要源头。在海地,有将近10%的中国防暴警察得过登革热病。 “仅管很危险,但我们义无反顾,因为这点危险,对于身处水深火热中的海地灾民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高铭华、潘正军、吴旭峰、苏义)
每天一开诊,五星红旗和队旗前就排满了前来就诊的灾民。 |
维和警察真的很辛苦,除了完成正常的维和任务外,还要给我们进行防护啊,防弹背心,头盔,佩枪,大口罩,真的很热的。 |
医护人员为黑人小孩进行清创处理伤口。 |
照片上是一个10个月的孩子,全身都是毛病,很可怜,但是家长很漠然,不由得让人感叹:生命本应该是最宝贵的东西,但是灾后的海地对待生命的态度不禁让人唏嘘不以。 |
(刘青)
【军区总院海地医疗救护队“最新战况”】
这天,军区总医院医护人员共接诊病人358名,其中给9名外伤(6名为地震伤员)患者进行了消毒、清创、换药和包扎,完成1例清创缝合手术。在今天就诊的患者中,妇女儿童明显增多,占总数的72%。就诊病种以外伤疼痛、伤口慢性感染、消化道、呼吸道疾病为主,眼部疾病明显增多。救护队接诊1例高度怀疑登革热病人,发放药品350人份。全体队员在烈日暴晒下,连续工作8个小时。 【队员心声】 刘青(女队员) 1、每天早上出发,都是在中国武装警察的保护下前行。几十个文弱的专家,一队威武的防暴警察,这种“黄金搭配”,让人感到既不可思议又无可奈何。以前,这些都是在网络和新闻上才能看到,如今切身感悟,才真正感受到海地人民的悲惨。 2、今天巡诊的地方是太子港万国广场,也就是海地建国200周年纪念广场。广场上的人非常多,虽然语言不通,但我深深感到,我们的到来给灾民们带来了希望。 3、帐篷还没有搭好,诊点前就已经排了百米长队,随行的是个法语翻译,但是海地人很多都是说的土话,是克里奥语,很难听懂。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工作,医疗无国界,爱心无国界。 4、我们分成两班,第一批接诊到中午一点半回来,然后第二批去换班,“铁人”王与荣、胡小南、戈一峰还有苏义则没有吃午饭,一直坚持到下午撤收回来才吃饭。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高的工作强度,回去时,一坐上车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