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陈 彪
帕金森病并非老年人的“专利”,60岁以下成年人同样有可能患帕金森病。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约占患者总人数的10%。目前帕金森病仍不能根治,主要通过药物缓解症状。由于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因此合理用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主要有七类:
第一类是抗胆碱能药物,最常用的是安坦。安坦的疗效较弱,但因其价格便宜,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尤其是控制震颤效果好,因此疾病初期的患者、震颤为主的患者以及年轻的患者多选择安坦治疗。安坦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口干。另外,安坦容易引起幻觉及记忆力减退。因此7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好不要选用安坦。有青光眼和前列腺炎的患者也不宜选用安坦。
第二类是金刚烷胺。此药最初是抗病毒药,后来才发现对帕金森病有治疗作用。金刚烷胺的疗效与安坦类似,对以肢体僵硬为主的患者疗效较好。此药多用于疾病早期和年轻的患者,也可与美多芭合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金刚烷胺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长期服药后可出现下肢类似网状的青斑及脚踝肿胀。当出现上述副作用时,建议患者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停药,如果停药也应缓慢减量,以免病情加重。
第三类是左旋多巴制剂,如美多芭。此类药物是目前疗效最好的抗帕金森病药物。早在20世纪60年代,医学专家就发现帕金森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给予多巴胺的前体——左旋多巴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可显著改善。美多芭的主要成分是左旋多巴,此外还含有苄丝肼。后者可帮助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左旋多巴适用于各个疾病阶段的患者,但一般来说,医生们主张中重度的帕金森病患者选用左旋多巴制剂。此类药物宜从小量开始应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加量,加量速度不宜过快。该类药物使用初期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服药后恶心、呕吐。一般来说这些副作用会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
第四类是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包括溴隐亭、泰舒达和森福罗。总的来说,此类药物的疗效不如左旋多巴制剂。但因其长期应用一般不会出现疗效减退及肢体的不自主扭动,因此新发病的、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适宜用此类药物。
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轻者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可逐渐减轻,重者往往需要停药。目前,很多患者认为此类药物的疗效偏差。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这类药物的价格偏贵,很多患者的服用剂量不足造成的。只要服用足够的剂量,一般来说这类药物的临床疗效还是不错的。
第五类是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此类药物包括思吉宁和金思平。此类药物的疗效较弱,但因为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故常用于新患病的患者及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当然它也可以和左旋多巴制剂合用。此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失眠。因此,一般是早上和中午服用此药,午后服药可能会引起夜间失眠。此类药物不应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合用,如百忧解等。
第六类是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此类药物包括珂丹和森得宁。此类药物是左旋多巴制剂的增强剂,可延长左旋多巴制剂的作用时间。此类药物必须与左旋多巴制剂合用方才有效。当长期服用美多芭和息宁出现疗效减退时,加用此类药物往往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如果患者因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已经出现了身体不自主扭动的副作用时,则尽量不要加用此类药物。珂丹最主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不适,对肝功能影响小,无需检测肝功能。而森得宁因有潜在的肝损害,因此服药期间应监测肝功能。
第七类是其他药物。维生素类、辅酶Q10、银杏叶等药物可能有所谓的神经保护作用,但目前尚无定论,也无确切的证据。有条件的患者适当服用这类药物也是可以的。
尽管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很多,但一定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药效。一般来说,新患病的、年轻的帕金森病人多选用安坦、金刚烷胺、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和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这些药物可单用也可合用。当疾病进展至一定程度,确实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时,则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左旋多巴制剂。左旋多巴制剂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左旋多巴制剂并非用得越少越晚就越好。过分限制左旋多巴的使用只会加重病情,对患者不利。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