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道听途说令我病情加重

2018-12-13 12:01:46浏览:61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患者讲述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1992年患哮喘。患病前身体很好,喜欢运动,很少看病服药。1991年秋一次挨雨淋,着凉后感冒发烧
患者讲述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1992年患哮喘。患病前身体很好,喜欢运动,很少看病服药。1991年秋一次挨雨淋,着凉后感冒发烧,没有重视,持续10余天不退烧,经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我一听是感冒,觉得无所谓,坚持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还承担了写书任务。可这一次感冒一拖就半年多,经常反复,同时常年有痰,嗓子沙哑,一直发展到胸闷气憋。在这阶段我一直按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不断加大抗生素剂量仍不见效。

  1992年夏,我做了肺功能测试后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当时,我精神顿时紧张起来了。俗话说,外不治癣,内不治喘,哮喘是一种终身疾病。我母亲老年时就常犯哮喘,最终因呼吸衰竭而去世。在我周围有些同事和朋友因哮喘病缠身生活质量很差,失去工作能力。

  为了能在发病早期就能得到彻底的治疗,我先是去各大医院的专家门诊求治,但治疗方案都差不多。由于偏见,我对气雾剂和激素类药物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听人说用上气雾剂与激素类上瘾,所以我没认真遵照医嘱,坚持合理用药。在哮喘发作时无奈只好用药,稍有好转就马上停药,造成病情反反复复,进而走上了有病乱投医的道路。

  为搞到各种偏方我拜访“神医”,花了不少钱;服用或注射一些不明成分的药物,也只是短期有效,减药或停药后又发作。我还练过气功,请“气功师”发功治病,均无济于事。正因为急躁情绪与用药不当,使哮喘频频发作,而每一次发作都有加重的趋势。

  1993年一年中我住院3次,大夫的诊断不断升级:肺气肿,肺心病……健康状况如此之差,心理上承受不了,脾气变得很坏。我主动办了内退手续,由一名骨干教师变成无人问津的病号,心态失去平衡,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正在此时我参加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办的哮喘病患者联谊会的活动,在与病友的交流中,我逐渐恢复了信心。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何权瀛教授介绍的日本哮喘病的情况。日本国民因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较严重,哮喘的患病率较高。而日本的医疗和科普水平较高,一般患者都知道如何科学合理地用药,在家庭里可以自我测试与控制病情发作,所以,日本哮喘病的病死率不高。

  从1995年开始,在大夫指导下我认真地制定阶段性治疗计划,坚持常年应用必可酮等气雾剂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呼吸轻松了许多,哮喘发作与住院的次数减少,发作的程度也趋缓。除了能写书外,我还承担一些家教及在私立学校任教,心情好多了。

  下面是我治病的经验与教训:

  1.遵照医嘱坚持合理用药。只看病不吃药或不坚持用药,病不会好转;不能道听途说,有病乱投医,特别是应该小心谨慎,辨别真伪,远离伪科学。

  2.认真学习哮喘病防治常识。弄清了病因、病症与病理,对科学治疗方法就会自觉执行。例如远离过敏原,平时加强体质锻炼,防止感冒,特别是在季节更替时加强自我保护等。

  3.对治疗疾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哮喘病的根治很难,但控制好了就可以少发作和减轻症状,千万不能急躁。

  4.加强营养,坚持适当的体质锻炼,增强免疫功能。除用药物控制之外,有必要从营养、锻炼、增强免疫力等多方面来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此外我在不同季节适当地服用一些中成药,如固本咳喘片、六味地黄丸、复方丹参丸等,对巩固治疗成果有好处。对老年人来说,可适时接种一些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5.治疗与养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特别是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更显重要。我患病的这些年里,老伴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付出了很多辛苦。在我住院期间,孩子的工作单位离医院不远,他早、中、晚一日三次到医院看护……家属的付出也增强了我治病的责任感。

 

  患者档案

  沈鑫甫,男,73岁,北京三中退休教师,患哮喘病17年。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国际领先的关节镜下组织工程骨移植术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带来福音

上一篇:

海军总医院为下午就诊者免收挂号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