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用学术眼光审视“路径”

2018-12-13 12:02:17浏览:54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少波   卫生部日前下发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方案》,提出用2年左右时间,通过在50家医院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李少波 
 
  卫生部日前下发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方案》,提出用2年左右时间,通过在50家医院22个专业对112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为全国范围内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数据。这种先开展试点然后推广的方法,无疑是件好事。最近一个时期,有关临床路径的经验介绍频频见诸媒体。对此,作者谈些个人看法。

  莫把旧法当新经  临床路径引进于美国,但在美国并非新东西,最早可追溯到1957年,在部分医院应用是1990年,目前美国也仅有一些医院在应用。有必要把它作为先进的管理方法推广,并大肆宣扬吗?作者不否认美国及西方国家有先进的管理方法,但西方的管理方法是根据西方的价值观、文化背景提出的。由于西方现代工业比较发达,社会又倡导张扬个性和自由,因此几乎所有的管理方法都集中体现在约束人的行为上。因为现代化生产方式强调岗位责任,如果行为过度自由必然会出现与岗位脱节,现代化的生产不需要动脑思考和观察,只要按程序操作就能完成。基于这种观念,在西方医疗管理中也诞生了一些类似的管理方法,如ISO认证、流程管理、临床路径等。

  然而,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近年来有的被废弃或仅作为学术探讨,有些正在纠正。因为临床医疗不能把病人当做机器,只见病不见人,只重设备,按流程模式,忽视临床观察思考。这样容易增加医疗风险,恶化医患关系,反而成了现代化医院病人不信任、医患矛盾突出的原因之一。

  总目标与具体方案相结合  临床路径从创立的思维方法上并没有新意,是用西方工业化的生产流程套用过来的。在临床上我国上世纪70年代早有类似的方法,就是诊疗计划、协定处方、诊疗指南,甚至比临床路径更好。如今,也有一些能力强的专科主任,为了控制医疗费用,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按照不同的疾病分类,用相对统一的诊疗方案,如肿瘤患者按分期、病理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这些方法在临床上早已被公认。

  我个人认为,把临床路径称为诊疗指南或方案更科学。因为指南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稍微的调整,不死板,而“路径”却必须遵守。如果每个医生都按规定好的“路径”,就可以不用临床观察和临床思维了,因为思维也要遵循“路径”。因此希望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学术理念,而不要作为法规和临床规范。同时,加强在临床路径方面的学术探讨,鼓励学术争鸣与献计献策。

  在此我建议: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总目标,科主任在此基础上制订临床路径或诊疗方案,类似单病种限价、单病种管理。同时要对科主任进行培训或提出要求,必须很有能力,执行层面的医生要经验丰富。另外,临床上真正能够按照严格“路径”规范操作的也许并不多,每个专业可能就1~2个病种,应谨慎选择适合按“路径”操作的病种。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脑肿瘤病人用上钛合金颅骨

上一篇:

二炮总医院为汶川灾区大学生免费实施近视手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