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内科教授 赵 学
房颤消融 一堵了之的策略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中的一种。导致房颤的主要电生理原因是由肺静脉电流在前庭形成多重折返,继而导致心房不断高频收缩,即房颤。
目前最流行的肺静脉前庭环形消融术(肺静脉电隔离)已在临床应用10余年。其工作原理就是围绕前庭进行环形消融,阻断来自肺静脉的异常电流,进而治疗房颤,即一堵了之的策略。
但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阵发性房颤的近期治愈率在60%~80%,复发率约2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消融终点只是肺静脉电隔离而不是房颤不被诱发。而消融环上难以避免的漏点则直接导致肺静脉难以被完全电隔离。这被认为是术后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即使实现了肺静脉电隔离,房颤也有可能仍然会发作,所以肺静脉电隔离不是完美的消融术式。
崭新思路 分流异常电流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我们的课题“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消融术治疗房颤”以全优成绩通过中期审定。动物实验和临床9位房颤病人的治疗实践证明,该项技术有效率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术后重复进行电诱发刺激,房颤也不再复发,为根治房颤找到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消融术的径线设计以肺静脉电流的疏导治理为基本思想,设想在肺静脉前庭实施放射状线性射频消融,对异位肺静脉电流进行分流疏导治理。纵贯肺静脉前庭的多条放射状消融线有利于消除颤动样传导基质,改良前庭基质,消除颤动样传导。
简单地说,就是借助从前庭放射状进行消融,将从肺静脉发出的异常电流进行分流,多个异常电流无法相互串通,自然就难以形成折返环,从而达到控制房颤的目的。
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消融术在前庭各部分施加的消融负荷取决于前庭的电生理特性,如碎裂电位或双电位的分布,因此确定消融靶点有较强的原则性和针对性。
术中操作 更为简便易行
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消融术,不做环形消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肺静脉狭窄。肺静脉电隔离术使得被隔离的心房前庭组织丧失同步收缩功能,前庭放射状消融术则可保留心房的整体收缩功能,增加安全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前庭放射状消融术对诱发的持续性房颤有非常显著的疗效。3只术前1次电刺激诱发出持续30分钟以上的房颤实验狗,在接受肺静脉电分流术后,重复进行10~30次电诱发刺激,却完全不能再次诱发房颤。5只术前诱发出持续10~20秒的阵发性房颤实验狗,在接受肺静脉电分流术后,重复进行10次电诱发刺激,同样不能再次诱发房颤。
该项新技术操作也更容易。9位临床房颤病人的消融实践证明,肺静脉电分流术可以省时,这是基于导管操作难度降低的结果。同时,新术式不要求检测肺静脉电位,故可省去肺静脉环形电极和一个长鞘管,每位患者可比现有的房颤电隔离术节省材料费用2万元左右,大大降低了房颤消融术的成本,降低了医疗费用。
目前该技术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美国Mayo Clinic电生理实验室主任Shen Win-kuang等对此技术的细节很感兴趣,已先后在上海东方国际心脏病会议、中国起搏电生理年会、亚太心脏节律大会等学术会议上受邀作主题发言。
(李晋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