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让我们的天职有所依托

2018-12-13 12:06:10浏览:93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特邀嘉宾吕兆丰本报记者谭嘉通讯员赵修娟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30年来,带给医疗界的启悟是多方面的。首都医科
特邀嘉宾 吕兆丰 本报记者 谭 嘉 通讯员 赵修娟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30年来,带给医疗界的启悟是多方面的。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吕兆丰在反观医疗技术的进展和医院文化的蜕变之后,发出了“回归医患同一性”的呼唤。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他主张全社会都来重新审视医务界的天职和医院的文化理念。

  医学模式是医院文化的根基

  记  者: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被提出来后,人们对医学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作为医学院校的校长,您怎么看待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院文化的影响?

  吕兆丰:医学模式的本质是医学观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医学模式是人对医学的主动认识和设计。医学模式的转变体现了医院文化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把病人“物化”为疾病的载体,仅具有生物学意义。后来的生物-心理医学模式有了进步,它承认病人在生物体基础上的思想、情感上的认知,将病人还原成孤立的人。而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认同病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了病人的社会存在。我相信,在将来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中,我们不仅要将病人认识清楚,而且更要关注病人所处的整体环境。

  在医学模式的演进中有一个重要的文化理念的变迁,那就是疾病对人的损害不再是单纯的生理损害,更为严重的损害还体现在病人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因此,医学模式实际上是医院文化的哲学基础。

  记  者:在医院文化中,病人作为医疗服务的对象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是由医院文化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吗?

  吕兆丰:医院文化的特殊性源于两方面。其一,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原则来描述的话,医院是以社会效益为驱动的、为人的健康和生命负责的服务贸易型实体。这个定义有极强的排他性,即无论医院性质如何,其目的只能是实现社会效益。医院提供的服务是有偿、即时的服务,有经济运作过程却并非商业交换。这是医院文化的经济支撑点。

  其二,医院文化的主体是利害相关的复合主体——医学人和病人,即医务人员和患者群体。医院文化正是在作为医学实践主体的医务人员对作为医学接受主体的病人的认识和定位基础上产生的。对病人的认识和定位是医院文化的基础和要素,也可以视作医院文化的精神支撑点。由此可见,医院文化不同于任何一种实体文化。

  理念错位破坏了医学的纯粹性

  记  者:目前部分社会公众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不理解,是不是也反映在对医院文化理念认知的扭曲上?

  吕兆丰:由于医学这一学科的特殊属性,人们难免对医学产生误解。

  一是民医关系同一性的扭曲。民为医之根本,医存于民之当中,二者不可分割,具有天然的同一性。现在,这种同一性正在遭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破坏。那种将医务人员与患者对立起来,将所有责任归咎于医方的观念,实际上就是在制造两者之间的不信任。二是医患关系统一性的扭曲。医患责任相同,医非患之主人;医患利益相同,患非医之父母;治病救人是天职,关怀付出在前,不求回报理所应当;求医就诊不是消费,健康无价,生命不能购买。三是医务界天职理念的扭曲。医患之间的信任理念出现了裂痕,万分之一的可能和百分之百的努力理念正在销蚀。责任转化为避险,信任转化成警惕,损害了医生,更损害了患者。医务界的天职变得无所依托。

  更令我担心的是,社会对于医学实践规律的混乱认识,使得医学理念本身产生了错位。这种理念错位已经进入了高等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医学销售理念”、“医学避险理念”、“医学失尊理念”等的介入将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医学教育的纯粹性,使将来医务人员的天职意识和责任意识模糊。到那时,我们真的去“当一回病人”的时候,就会发现已经没有真正的医生了!

  医者的良心是不可逾越的界限

  记  者:具体到医患关系上,对医院文化的再认识是不是可以帮助改善如今不尽如人意的医疗环境?

  吕兆丰:无论在医院还是在医院之外的任何地方,当有人出于保卫健康和挽救生命的需要而寻求医务人员帮助时,两者之间就构成了目的和利益完全一致的共同主体,他们唯一的敌人就是危害生命和健康的因素。在医院这个与疾病作斗争的场合中,医患关系不是消费关系。因为没有一个病人看医生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逛医院。也没有一个医生诊治病人不是为了祛除疾病,而是为了出卖技术和药品。

  当务之急就是,呼唤医患同一性的回归。首先,我们要呼唤医务人员天职理念的回归。医学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还有比这更重的托付吗?在这个托付面前,医者的水平就是保障,医者的道德就是约束,医者的责任就是动力,医者的良心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一个领域中文化理念扭曲带来的秩序混乱和关系紧张,仅仅通过法律、制度、政策和管理很难纠正过来。所以,我们还要呼唤全社会对医院文化理念的回归。医院文化不是医学群体的单一文化,而应当是医务人员、患者群体乃至全社会都需理解和认识的文化。

  我清楚地知道,医疗卫生队伍并不是净水一盆,它里面也有杂质;我也清楚地知道,医疗技术和医学水平还不足以对付一切疾病,有时面对疾病,医生也很无奈。但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因为这是我们的天职。

  

  吕兆丰:首都医科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治疗宽颈动脉瘤有了新支架

上一篇:

与病人一席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