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舒春平 特约通讯员 赵艳志 通讯员 黄全荣
经武警西藏总队医院1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突发淤胆性肝炎的山南地区桑耶寺住持列谢托美,3月23日痊愈出院,他双手合十对送行的医护人员赞不绝口:“你们是真正的活菩萨!”
该院悬挂着1200多面各族群众送来的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武警西藏总队医院用真情为患者服务,把党的温暖送进雪域高原千家万户,先后被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国家民委、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110张免费医疗卡——
“经济效益要为群众急需让路”
3月16日中午,两名藏族群众抬着一位昏迷的藏族老人,来到武警西藏总队医院急诊科焦急地说:“医生,老人已昏迷几天了,快救救他吧。”老人名叫索朗坚才,是拉萨市城关区嘎玛贡桑居委会的孤寡老人,已70高龄。医务处主任金峰迅速安排医护人员对老人进行B超、抽血、透视等各项检查,初步诊断他患有严重的肝硬化伴重度腹水、心衰等疾病,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索朗坚才老人交不起住院费,但医院毫不迟疑地接收他住院治疗。院长张耀仓表态:“经济效益要为群众急需让路。”
索朗坚才老人病情好转后,院党委给他特批了一张免费医疗卡,全院官兵还为他捐款11817.5元作为生活费。张耀仓拉着索朗坚才老人的手说:“波拉(老大爷),今后拿上这张卡,就能在我们医院免费看病。这些钱你拿着,多买些好吃的,补充点营养。”索朗坚才老人感激的泪水夺眶而出:“这在旧西藏,想也不敢想啊。”
为了让贫困群众有病能得到医治,该院专门开设了贫困群众就医“绿色通道”,对特困农牧民、民工住院就医减免10%的住院费,为特困孤寡老人、孤儿发放免费医疗卡。近5年来,该院先后发放了110张免费医疗卡,为贫困群众减免医疗费120余万元。
“是武警医院救了我的命。”藏族妇女卓嘎说起自己治病的经历仍感动不已。8年前的秋天,卓嘎消化道大出血,送到该院时已休克,急需输血。卓嘎是O型血,医院当时没有备用血。时任医务处主任杜安春立即挽起袖子:“我是O型血,赶快抽血救人。”随着杜安春的400cc血液缓缓输入,卓嘎转危为安。出院后,卓嘎逢人便讲:“我身体里流着武警医生的血,是子弟兵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600余次义务巡诊——
“哪里有患病群众,就去哪里送医送药”
“哪里有患病群众,就去哪里送医送药。”这是该院长期坚持的一项服务举措。几十年来,该院先后派出巡诊医疗队600余批次,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600余座,行程上百万公里,深入940多个边远乡村,为农牧民义务巡诊30余万人次,抢救危重病人2430多人,免费发放价值240余万元的药品。
2004年初夏,医疗队翻过海拔数千米的桑木那山,穿越500多公里的无人区,历经10多次泥石流、山体滑坡、道路塌方等险情,行程1500多公里,到阿里普兰县巡诊。队员们不顾海拔4000多米带来的高原反应,连续8天深入10多个乡村进行巡诊,为1200多名农牧民群众送医送药。
那天,巡诊医疗队正准备撤回时,普兰老县城的一名干部说,在离县城50多公里的山里住着一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叫阿旺桑珠,已生病多年。
在当地群众的引导下,医疗队员沿着陡峭的山路步行几个小时,找到全身浮肿的阿旺桑珠老人。他们立即为老人量血压、测体温、打针输液,迅速进行治疗。为把老人的病彻底治好,医疗队离开普兰县时,专门让藏族队员次仁罗布留下来,每天给老人打针喂药。半个多月后,阿旺桑珠的身体康复了,次仁罗布才放心地离开。
该院医疗队在巡诊的同时,也把先进的医疗技术传授给当地医院。他们巡诊时发现尼木县人民医院医疗条件比较落后,院党委向尼木县人民医院赠送了价值2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并将尼木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接到总队医院进行技术培训。经过帮扶,尼木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日门诊量由过去平均40多人增加到80多人,方便了患者就近医治。近年来,该院先后为西藏各地医院赠送了价值4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培训医护人员1200多人次,发放医疗常识宣传单27万余张。
124个医疗服务点——
“多解除一个患者的病痛,社会就多一分和谐”
西藏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各族群众就医难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该院以本院为中心,依托各支队卫生队、大队卫生所、中队卫生室,在西藏各地建立了124个医疗服务点。
2006年6月,昌都民工扎西在施工时被砸成重伤,他的工友多次找包工头索要治疗费被拒绝,准备找包工头“算账”。得知情况后,总队医院昌都医疗服务点的医生及时赶到扎西家里,边治疗边做他的思想工作,劝他别做违法的事。随后,医疗点的同志通过当地有关部门与包工头协调,及时化解了双方的矛盾。第二天,包工头将7000多元的工伤费交给扎西,并对为扎西换药的医生说:“多亏你们及时化解矛盾,要不然闹起来会出大事的。”
“多解除一个患者的病痛,社会就多一分和谐”。几十年来,该院官兵以这种责任感,真心服务高原各族人民群众。
近年来,医院通过124个医疗服务点,及时为边远农牧民患者提供医疗信息,开展疾病防治,为900多名各族群众解除了病痛,帮助他们走出因患病带来的困境。
4年前,那曲县达前乡牧民洛桑坚村为给7岁的女儿次地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但女儿的病情仍不见好转。那曲县中队医疗服务点的医生得知后,将次地送到总队医院治疗。医院经诊断确诊次地患肺包囊虫病后,对她进行了一个月的系统治疗,并成功实施了肺包囊虫切除手术。该院考虑到洛桑坚村一家经济困难,还为次地减免了1800多元的住院费。次地出院回家后,医院通过医疗点的医生对她进行回访,指导后续治疗,直至她完全康复。
洛桑坚村一家靠放牧为生,医院为次地治好了“病根”,也除掉了她家的“穷根”。如今,她家盖起了新房,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洛桑坚村动情地说:“如果没有子弟兵,就没有我们一家现在幸福安康的日子!”
210多次紧急救治——
“抢救一个生命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的幸福”
西藏高原自然灾害多发。几十年来,该院先后参加了易贡泥石流、当雄地震、山南雪灾等灾害的医疗救护工作,诊治伤病群众4700多人次。2000年8月17日,日喀则地区江孜县突发特大山洪。60多岁的牧民洛桑加措患肝硬化腹水,因道路被洪水冲垮,病重20多天却无法接受治疗。该院抗洪抢险医疗队的医生次仁罗布、格桑丹增、格桑次登轮换背着洛桑加措,冒着随时被泥石流冲走的危险,趟过齐腰深的河水,将他转送到总队医院免费治疗。在江孜抗洪救灾中,他们治疗伤病群众200多名,救治危重病人26名,发放价值5万余元的药品。
去年11月3日,从日喀则到拉萨打工的19岁女青年拉姆,不幸一氧化碳中毒。当她被同事送到总队医院急诊科时,已经昏迷9个多小时,并发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已经奄奄一息。该院副院长李仁勇说:“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抢救一个生命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的幸福!”
该院立即组织专家会诊,制定抢救方案,经过连续4昼夜的抢救,终于把拉姆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并且没有留下后遗症,在高原创造了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成功的先例。
去年11月14日,那曲地区索县发生特大交通事故,载有47名乘客的大客车坠入50多米的山崖下。正在当地巡诊的该院医生陈义辉和武警官兵及时抢救出29名受伤群众。4年前的一天,6岁的女孩央金不慎掉进了2米多深的粪池,被菜农发现送到该院时已窒息。情况危急,值班医生二话没说,立即实施抢救,挽救了央金幼小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