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叶青 特约记者 王永孝 特约通讯员 唐永梅
延伸阅读:
某边防团官兵到地方医院去看病
海军某部官兵求医保险公司“埋单”
观点:社会化医疗保障
视点提要
地方卫生医疗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对军队医疗体制和保障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市场服务丰富、保障方式多元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队医疗制度与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以第二炮兵某军代室、东海舰队某保障基地等单位的医疗改革尝试为蓝本,与广大读者一道,探寻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军队医疗改革社会化保障进程。(刘明学)
医疗费负担掏干家底
在湘西偏僻乡村休假的谭宇斌患感冒,前前后后花了1000多元。归队后,保险公司业务员取走了他的收据,完成理赔程序后,报销的90%的看病费用打进了谭宇斌的账户。他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参加地方商业保险,这些费用基本要全部由自己负担。
谭宇斌是第二炮兵装备部某军代表室的一名干部,2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充分感受到了医疗保障“两条线”的“甜头”:就近诊治、按病择院、依病施药、大病无忧。谭宇斌所说的“两条线”,是指既享受着军队免费医疗保障,又参加了地方商业医疗保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全室干部人人都投保了地方商业保险中的“门诊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险”和“大病医疗分红保险”。以“门诊医疗保险”为例,每人每年投保750元,最高理赔可以近万元。
一般门诊看病根本用不了上万元,如果需要住院则会动用“大病医疗分红保险”理赔,可以说,官兵们在全国各地大病小情都不用为钱操心了!室领导高兴地告诉记者。
宁可把钱花在“防”上,也不能等生病了再拿钱去“堵”,这是我们走社会化保障的原因!军代表室总代表孟庆跃扳着指头告诉记者,当主官有两怕:一怕出安全事故,二怕部属生大病,穷得单位几年翻不过身来。
军代表室只有几十人,同志们自费看病后,报个医药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问题真没那么简单,军人本身是有免费医疗卡的,如果是军免都解决不了的,肯定数目少不了。室领导用“救护车一响,家底就泡汤”来形容“大病猛如虎”。
前年,军代表室一名老同志患了胰头癌,军队医院服务好、技术高,但是好多名贵的救命药不在军免范围之内,大伙你100我200捐款,也是杯水车薪。领导再也坐不住了,紧急召开会议,“不惜代价要抢救”,费用单位先垫付。
“不惜代价”的背后是“代价巨大”,一下子花掉了22万元,家底都快被掏干了。
由于工作性质,大家经常出差,遇个头疼脑热的也不可能满城找军队医院,况且有的地方还没有,这些自费的“小钱”谁来出?
开始,代表室对这些“小钱”是来了就报,大家都是为了工作生的病嘛!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每人报一点“小钱”,一年下来不是个小数目。
军代室领导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998年至2005年,单位每年医药费开支都在12万元以上。为了给同志们省下医药费,全室能不派的车不派、能不加的油不加。然而,再开源节流也堵不上每年巨大的看病窟窿,医药费一次次冲破年初划定的“红线”。
一份“保单”改变了什么
现阶段的条件又不能做到军人一切医疗费用全免、一切药物都能用,那这部分自费的费用究竟由谁来出?
“由市场来出!”一次,总代表孟庆跃得知商业保险中有种“门诊医疗保险”,得了病就能给报销绝大多数的医疗费。
在社会上广泛推广的保险种类,在部队到底能不能行得通?为了迈出这一步,这个军代表室“走”了两年多。在两年的考察中,他们找到两家实力强、信誉好的保险公司,多次邀请有关人员到单位接受官兵咨询。
2007年,该军代表室正式与一家保险公司签订“门诊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分红保险”合同,全室人员人手一份。从此,保险公司每季度上门服务一次,挂号单、诊疗费当面交当面审,报销款很快就打入个人账户。
“虽然每年给官兵参保拿了一点钱,对单位来说,那钱可省大了。”室领导说,以前每年医药费开支平均在12万元以上,现在一年只需4万元左右。
从12万降为4万,获取的利益却超过了8万元所承载的内涵——社会化保障之路走出的还有一本成本以外的“账本”。
一位部队医院医生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按职级别开处方是规定,治疗“常见病”只能用“传统药”,市场上新兴的药物很难进入到军队医疗门诊处方中。对此,军代表胡卫芳深有感受,她是一名团以下干部,在部队门诊部治疗感冒,连双黄连口服液都属于自费药。自投了地方“门诊医疗保险”后,她可以根据病情“用好药”,花了1900多元治疗费,其中1700多元的费用得到保险公司赔付。
北京某保险公司一名经理告诉记者,他们的客户可以在北京二级以上医院中自主选择医院,在外地或紧急情况下私人医院也可以。一名退休的老军代表说,在投保商业险之前,为了到指定的部队医院看病,早上天不亮就要坐车、排队挂号,“投保”之后,自己家周围仅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就有近10家,可以根据服务水平、服务态度及远近自主选择,商业保险的全国性、自主性,给了投保者按需择医到特色专科医院就诊的自主权。
210多次紧急救治——
“抢救一个生命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的幸福”
西藏高原自然灾害多发。几十年来,该院先后参加了易贡泥石流、当雄地震、山南雪灾等灾害的医疗救护工作,诊治伤病群众4700多人次。2000年8月17日,日喀则地区江孜县突发特大山洪。60多岁的牧民洛桑加措患肝硬化腹水,因道路被洪水冲垮,病重20多天却无法接受治疗。该院抗洪抢险医疗队的医生次仁罗布、格桑丹增、格桑次登轮换背着洛桑加措,冒着随时被泥石流冲走的危险,趟过齐腰深的河水,将他转送到总队医院免费治疗。在江孜抗洪救灾中,他们治疗伤病群众200多名,救治危重病人26名,发放价值5万余元的药品。
去年11月3日,从日喀则到拉萨打工的19岁女青年拉姆,不幸一氧化碳中毒。当她被同事送到总队医院急诊科时,已经昏迷9个多小时,并发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已经奄奄一息。该院副院长李仁勇说:“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抢救一个生命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的幸福!”
该院立即组织专家会诊,制定抢救方案,经过连续4昼夜的抢救,终于把拉姆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并且没有留下后遗症,在高原创造了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成功的先例。
去年11月14日,那曲地区索县发生特大交通事故,载有47名乘客的大客车坠入50多米的山崖下。正在当地巡诊的该院医生陈义辉和武警官兵及时抢救出29名受伤群众。4年前的一天,6岁的女孩央金不慎掉进了2米多深的粪池,被菜农发现送到该院时已窒息。情况危急,值班医生二话没说,立即实施抢救,挽救了央金幼小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