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肺内小结节的诊疗策略

2018-12-13 12:10:20浏览:74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苏北医院胸心外科教授史宏灿   一位51岁的男性患者半个月前在一次体检时,被发现右肺上叶有一直径约1.5cm的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苏北医院胸心外科教授 史宏灿 
 
  一位51岁的男性患者半个月前在一次体检时,被发现右肺上叶有一直径约1.5cm的类圆形小结节。有医生认为可以等待观察其变化,而有的医生则强烈建议其要高度重视,最好尽早手术治疗。面对迥异的治疗建议,患者不知所措。如何看待和治疗这个偶然发现的肺内小结节病变呢?

  肺内小结节通常是指直径在3cm以下的肺内实质性病变,是胸外科常见又较难确诊的疾病,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有一定难度,易误诊和漏诊。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日益普及,肺内小结节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肺内小结节可为良性也可为恶性。良性病变主要包括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和血管瘤等。如为恶性则可能是原发性肺癌,如肺腺癌或细支气管肺泡癌,也可能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肺内。

  对于不明病因的小结节,医生及患者都不应掉以轻心,要定期随访,必要时及早予以外科干预。一般来讲,对直径小于5mm的肺内小结节,建议每6个月CT复查一次;5~10mm的肺内结节,应每3个月CT复查一次;大于10mm的肺结节,应每个月复查CT一次。如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肺内结节生长速度加快或变得不规则,往往提示恶性变。对于这类小结节病变,其后续的诊疗方案必须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有无吸烟史、结节体积、生长速度及CT影像形态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肺内结节只有设法取到部分肿瘤组织或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才能最终确定病变的性质。比较积极的决策就是开胸探查。另一种办法是密切观察、定期复查。但常有患者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肿瘤进行性增大或出现胸腔转移,贻误了早期手术的机会。要知道,直径大于1cm的肺内单发小结节,恶变率超过50%。

  近年来,电视胸腔镜(VATS)技术的成熟开展和普及,已经成为解决这种两难局面的最佳选择。对于小肺癌,VATS 的治疗效果可达到传统开胸手术的水平,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开胸创伤,从根本上改变了肺内小结节疾病的诊疗策略。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一世界罕见巨型脑瘤患者在唐都医院成功手术

上一篇:

四医大采用世界首创技术挽救藏族大学生生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