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控制哮喘有办法

2018-12-13 12:11:18浏览:20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 林江涛 陈欣 苏楠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据估计全球约有3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  林江涛  陈 欣  苏 楠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据估计全球约有3亿患者,我国有近2000万患者。

  作为一种慢性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哮喘目前还无法根治,但完全可以有效控制。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是支气管中长期存在的非特异变应性炎症,这种炎症不是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目前只有通过长期规范吸入激素才能有效控制。

  2006年发布的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和2008年3月发布的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均推荐使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 简称ACT)对哮喘患者进行监测及管理。正如高血压要使用血压计监测,糖尿病要使用血糖仪监测一样。ACT就是一个监测哮喘控制水平的简易、有效的工具。一旦分值<20分,就意味着患者的哮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应及时就诊,并需接受进一步治疗。

  哮喘患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居室要简洁  室内要保持清洁简单、阳光充足,并经常通风换气。要常晾晒被褥,换洗床单,这样可以避免螨虫的滋生。被褥需温暖适中,避免睡眠时受凉感冒。卧床时应有靠背支撑,以便因哮喘不能平卧时应用。避免在家中养狗、猫、花、鸟等,以避免对动物皮毛和花粉气味过敏而诱发哮喘发作或加重。若对化妆品、煤气等过敏,也应尽可能避免使用。

  饮食要清淡  哮喘患者应以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尽量避免冷食、冷饮;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尤其是老年患者;在哮喘发作期尽量不吃辛辣及鱼腥海味等食品。

  心情要舒畅  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紧张。有很多哮喘患者因哮喘长期未得到控制或发作时症状严重,造成思想负担很重,情绪不稳定,而这样的紧张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诱发哮喘发作的原因。

  使用药物要正确  哮喘患者一定要遵守医生制订的治疗方案,按时、规律地使用药物。要分清控制性药物和缓解性药物。控制性药物需要长期规律使用(如吸入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2激动剂等),缓解性药物只在出现哮喘症状时临时使用(如短效-2激动剂——沙丁胺醇气雾剂,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气雾剂以及茶碱等)。

  学会监测病情  患者要学会正确使用峰流速仪,并记录每天所测的峰流速值,以便患者和医生更准确地了解哮喘病情的控制情况。峰流速仪是一种简便的监测肺功能变化的仪器。峰流速值的变化可以预测哮喘病情的变化。

  记哮喘日记  哮喘日记的内容包括每日的用药和剂量、每日的峰流速值(早、晚)和病情评估情况的记录。哮喘日记能够督促患者及时规律地用药和自我监测病情,可以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过程及用药情况,更准确地制订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定期复诊  哮喘患者即使病情稳定,也要定期复诊。在复诊的过程中,医生要评估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医生还可以通过复诊了解药物的副作用,检查患者用药的方法是否正确。

  避免诱发哮喘发作的各种因素

  吸入性因素  这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性和化学性两种。前者包括各种植物花粉,霉菌、昆虫尸体碎片、动物皮毛和尘螨等。这类因素的存在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因此病人应主动避免这类环境。

  药物  能够诱发哮喘的药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药物,青霉素等抗生素,以及心得安、倍他乐克、含碘造影剂、驱虫药等。对哮喘病人来讲,使用这些药物要格外慎重,应尽量选用替代药物。

  食物  能够诱发哮喘的食物主要是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产品,如牛奶,各种水产品,鸡蛋,花生、坚果等油料作物,豆类等。对食物过敏的哮喘病人既要避免食物中的过敏原,又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例如对牛奶过敏的婴幼儿可喂养由氨基酸、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必需氨基酸和矿物质等组成的“要素饮食”,但对花生、海产品和坚果类过敏的病人需要终身禁食这些食品。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和支气管炎是某些哮喘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的主要诱发因素。患者应均衡营养、适当锻炼,减少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运动  据统计,40%~90%的哮喘病人存在运动诱导发作的现象。对有些哮喘病人来说,运动是哮喘的唯一诱发因素,这类病人中儿童多见。一般来讲,在干冷环境下进行的激烈运动,如滑冰、冬季长跑等容易诱发哮喘发作。与此相对,在温暖、湿润环境下的运动,如有氧健身、游泳相对安全,哮喘病人应尽量选择此类运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拔头术”救治“断颈女”

上一篇:

西京医院春节期间整形外科急诊创伤美容修复再创佳绩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