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嵩 本报记者 王卫东 特约记者 赵丕聪
“今天是西藏人民的节日,我代表部队官兵向你们表示祝贺!”3月28日,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参加完“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大会后,立即带领医疗队来到拉萨市蔡公堂乡敬老院。
82岁的藏族老阿妈央金双手捧起李素芝的手,紧紧贴在她那饱经风霜、满是皱纹的脸上,久久不放:“在旧西藏,谁会管你死活?现在金珠玛米(解放军)却常来为我们看病……”
话未说完,老阿妈已泣不成声。
“民族免费医疗卡”温暖千万家
4月10日,色拉寺74岁的喇嘛多布杰把军医刚开的降压药揣在怀里,双手掌心向上举过胸前连说“突吉切(谢谢)”,并走到“门巴(医生)”将军李素芝面前鞠躬致谢。
3个小时前,李素芝带领的西藏军区总医院医疗小分队来到色拉寺。当医务人员为僧侣们检查完身体、更换了医疗卡后,76岁的住持洛桑群培带着弟子走进寺庙大殿,双手合十虔诚地祈祷:一愿共产党为国为民万世流芳,二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三愿藏汉民族团结坚如磐石。 “这是老住持江白生前每天必许的三个宏愿。我们一定要把民族团结、盛世和谐这个经念下去。”洛桑群培告诉记者,过去色拉寺的大部分僧侣都被严重的高原疾病所困扰,是总医院的“门巴”每月一次上门服务,让大家的身体健康有了保障。
“我们已经为1.5万多人发放了‘民族免费医疗卡’。拿着这个卡到总医院看病、取药、手术,甚至手术期间的食宿全都免费。”李素芝对记者介绍说。
其实,该院的经费预算并不宽裕。发放一万多张免费医疗卡后,医院每年要为此补贴3000万元以上。但医院党委“一班人”早有共识:虽然医院经济上有些压力,但换来了军民深情、藏汉亲情,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2004年3月,尼玛县夏当村年仅10岁的央吉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当地医生建议,到内地大医院治疗,但治疗费至少需要20多万元,这对央吉一家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李素芝巡诊途经尼玛县得知此情后,当即为央吉送去了免费医疗卡。刚开始,央吉父母不敢相信这一“从天而降”的好事。当年5月,他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带着央吉来到西藏军区总医院。
没想到,李素芝亲自为央吉做了手术。3个月后,央吉病愈出院,该院不仅分文未收,李素芝还硬塞给央吉父母1000元钱,嘱咐他们为小央吉买些营养品补身子。
“爱民路线图”印在各族群众心中
1976年,李素芝在山南边防某团当军医时,得知驻地数十公里外有一位叫达珍的孤寡老阿妈身患严重的类风湿病瘫痪在床。之后,他每周都要到老阿妈家去一次,为她治病、打扫卫生。经过半年精心治疗,老人竟然能够走路、干活了。
一年后,李素芝要调到军区总医院工作。临行前,他去向达珍老阿妈道别。老阿妈为他献上哈达,抱着他哭了。
李素芝眼睛湿润了。他知道,在那个年代,西藏许多偏远乡村没有医疗机构,甚至连一个卫生员也没有。老阿妈舍不得让他走,是农牧区广大群众对医务人员的期盼。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多深入偏远地区为群众义诊。
2005年2月,那曲地区白雪皑皑,气温降至-30℃。李素芝带领的巡诊医疗队行进到海拔5300多米的库拉山上,4台车全部陷进了雪坑。此时,数百里之外的班戈县牧民们,正翘首等待穿白大褂的“金珠玛米”到来……
为了早点见到被冰雪围困的群众,医疗队队员趴在车轮边,用手扒雪、推车。当时,李素芝刚刚做过阑尾切除手术,因身体极度虚弱昏倒在雪地里。他苏醒后吸氧10分钟,爬起来继续扒雪。8个小时后,医疗队终于赶到班戈县城。
1996年以来,该院累计派出600批次医疗巡诊队,累计行程100多万公里,为藏族群众防病治病30多万人次,免费为100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
许多患者感动地说,总院医疗队走过的那一道道崎岖山路,就是他们印在群众心中的“爱民路线图”。
为乡村牧区留下“不走的医疗队”
西藏地广人稀,仅靠一两支流动的医疗服务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我们要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对地方县级以上医院实施技术帮带,为乡村牧区免费培训更多的卫生员,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院党委会上,李素芝坚定地说。
于是,一场历时数年之久的技术帮带攻坚战打响了。
当雄县,平均海拔4300米,环境恶劣。过去,县人民医院只能治疗常见病,年收治病人不到250人,很多医疗设备因无人会操作而闲置。
2003年,西藏军区总医院与当雄县人民医院签订了帮带协议。随之,分批培训技术骨干,无偿捐献医疗经费和器械,各项帮带工作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地展开。6年来,在该院医护人员手把手的帮带下,当雄县人民医院先后开设了10余项新业务,年门诊量增至5万余人次,年收治病人约1500人。
如今,该院把这一对口支援、技术帮带的成功做法推向全区,就连最艰苦的那曲地区也有他们的对口支援帮带单位,推动了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今年藏历新年刚过,该院第4次与西藏自治区卫生厅签订《医疗合作意向书》。据此,该院每年都要免费培训大量来自那曲、日喀则等边远地区的医护人员,并接收西藏大学医学院的实习生。此外,他们还自筹经费在西藏电视台、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健康热线等节目,把医疗卫生常识普及到千家万户。
截至目前,该院共培训3600多名地方医护人员,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西藏各县、乡医院(卫生所)的技术骨干。
“生命直通车”解救群众于危难之际
西藏是泥石流、雪灾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为应对自然灾害,总医院专门成立了野战救护队,8辆救护车、野战手术车随时待命出击,被灾区群众亲切地称为“生命直通车”。
2008年10月6日下午,一个藏族小女孩站在当雄地震废墟前,远远看到一辆救护车急驰而来,急忙走上前去说道:“叔叔,我阿妈快不行了!”小女孩不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门巴”将军李素芝,但她知道“金珠玛米”来了,阿妈就有救了。
原来,小女孩的母亲卓玛在地震中多处被砸伤,已经昏迷。李素芝立即实施抢救,卓玛苏醒后第一句话就说:“活菩萨呀,是你给了我一条命!”
当天下午5时,李素芝带领医疗队巡诊返回的路上接到报告:“当雄发生地震……”李素芝随即拨通医院急救中心的电话:“野战救护队立刻赶赴当雄救灾!”随后,他带领的医疗队也直奔当雄灾区。
3个小时后,该院6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野战救护队,与李素芝带领的医疗队在震中羊易村汇合。在这次地震中,李素芝带领该院医疗队,共诊治灾区伤病群众4276人次,在野战手术车内成功实施手术11台。
去年11月初,西藏山南地区发生特大暴风雪灾害,不少藏胞被风雪围困,缺医少药,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李素芝带领野战救护车紧急开赴山南灾区,当车队行驶到海拔5102米的雪布达拉山口时,被厚厚的积雪所阻挡。“冰雪可以阻断交通,但阻不断解放军与藏族群众的真情!”李素芝第一个跳下车,背起药箱迎着风雪徒步前行。历经8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他们于次日上午赶到错那县境内的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