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尿床是一件令父母烦恼的事,于是经常有父母为了不让小孩尿床,定时用闹钟把孩子强行叫醒,起床排尿。其实这样做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特别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很不利。
打断儿童睡眠影响性格
在整夜睡眠中,人们通常会经历4~6次睡眠周期。睡眠过程中,首先进入慢波睡眠期,而后是快波睡眠期,之后再重复开始。其中慢波睡眠期占整个睡眠过程的80%。在觉醒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较少;进入慢波睡眠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转入快波睡眠期后,生长激素分泌又减少。故如果在慢波睡眠期叫醒儿童,必然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不利于儿童体格生长及促进体力恢复。
快波睡眠期是正常生活中所必需的生理活动过程。如果剥夺快波睡眠,则出会现容易激动等心理活动改变。快波睡眠期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有密切关系,有利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而促进学习记忆活动。如果经常在快波睡眠期打断儿童的睡眠,可能会影响其今后的性格和学习能力。
非疾病原因尿床者居多
小孩尿床的确切原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30%遗尿孩子的爸爸和20%遗尿孩子的妈妈,在小时候也曾犯遗尿病。如果父母均有遗尿史,他们的儿子有40%会遗尿,他们的女儿有25%也会患此病。
睡眠过深:这是一个较常见的因素。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得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尿床。
膀胱功能成熟延迟:有些患遗尿症小儿的膀胱较正常孩子小,平时排尿次数相对较多,但尿量不多。这是由于膀胱内的尿液没有多少,它就收缩排尿了。
精神紧张:据临床统计,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失去双亲、惨遭虐待、升学考试前,孩子发生尿床的机会明显增多。但这种遗尿常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精神情绪会逐渐消失。
疾病因素:由器质性疾病引起遗尿的情况并不多见,泌尿系感染、畸形,以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可引起遗尿。另外,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遗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纠正尿床从性格培养开始
针对以上遗尿原因,只要有针对性地给予纠正,孩子尿床现象必将大大减少并最终不再尿床。
经常尿床的孩子往往胆小、敏感、易于兴奋或过于拘谨。所以,父母还应从培养孩子的性格入手纠正其尿床现象。父母应仔细观察孩子的尿床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加以着重解决。只要不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尿床,父母就不必过于担忧。父母要相信孩子能改正,这对孩子树立信心很重要。
生活中要让孩子保持个人卫生,注意清洗局部,尿湿后要及时更换。有的父母认为,让孩子穿湿裤子,孩子难受了下次就改了,但湿裤子的寒冷或腌渍刺激可能让孩子夜间又尿床。每天晚上入睡前让孩子先排尿,夜间父母对孩子的“表示”要能做出及时反应,不要让孩子憋急了尿床。睡前不要给孩子看惊险电视或讲恐怖故事,不要吓唬孩子。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
对经常尿床的孩子,晚饭要吃得淡一些,晚上应少饮水,也不宜吃西瓜、橘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一定要加强膀胱功能锻炼,督促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排尿时中断排尿,数1至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